梅曉波(中)和社區衛生站工作人員一起上門,向復工商戶宣傳疫情防護知識。
梅曉波是誰?她是帶著大家奔波忙碌阻斷疫情的社區“守門人”,她是惦記著居民的蔬菜、藥品、口罩和消毒液的“操心人”,她也是4歲孫女口中那個“不著家的人”……江西省九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濱興街道二馬路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梅曉波就是這樣一個多能“多面”的人。
吹響“集結號” 做好“守門人”
疫情突如其來,面對所轄居民小區大部分是無物業、無業主委員會的小區,房屋密集老舊、人員稠密復雜的社區現狀,二馬路社區如何應對?
梅曉波果斷吹響“集結號”,根據社區實際情況提出疫情防控工作思路——筑牢防控第一道關卡,依靠黨員、網格員力量,劃分網格,明確責任片區,開展全覆蓋、拉網式入戶和電話排查,切斷疫情傳播途徑,同時,用好“黨建+聯防聯控+雙報到”機制,與社區幫扶單位形成工作合力。一個科學而嚴密的社區防控體系就此建立了起來。
有了“作戰圖”,梅曉波沖鋒在前。沒有電梯,她就帶領黨員、網格員們爬了幾千級樓梯,僅用兩天時間完成了轄區2342戶居民的摸排工作,做到了不落一戶、不漏一人;轄區內有21名從武漢返鄉人員,她安排他們做好居家隔離和體溫檢測;面對疫情居民有些恐慌,她就組織工作人員利用小喇叭、宣傳單、電子屏全方位宣傳防疫知識,引導居民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隨著疫情防控升級,小區開始實行網格化封閉式管理,她組織成立了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設立志愿服務崗,還在社區建圍擋,搭起了1000多米的“防火墻”。
招招硬核,招招見效,二馬路社區筑牢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網絡,截至目前,社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均為零。
是“操心人” 更是“交心人”
梅曉波在二馬路社區一待就是20個年頭,她早已把居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誰家里有什么樣的困難,誰家里有空巢孤寡老人,她如數家珍。她操心著居民的日常瑣碎,疫情期間,更是事無巨細,件件都放在心上。
2月5日的九江,風雨交加,一位市民買了蔬菜準備送到住在二馬路社區的母親家里,被梅曉波在值守點“截留”。她耐心勸說市民把蔬菜留在值守點,交班后由她送到了老人家里。
轄區的吳姓老人從武漢返回九江后,梅曉波立即上門給老人做心理輔導,讓老人安心在家隔離,還每天與老人通電話,了解其體溫和身體狀況,安排老人的生活物資。老人家的衛生間堵塞,梅曉波擼起袖子就和市政人員一道疏通下水道,老人感動不已。
社區一位袁姓空巢老人的兒子被疫情阻隔武漢未歸,梅曉波知道她腿腳不便,不能下樓,于是為老人采購了米面糧油、牛奶等生活物資。老人和她交心,感動地說:“我沒有女兒,以后就叫你女兒吧。”
辛苦的付出換來了居民真心的回報。一天,下著大雨,一位居民給站在風雨中盤查進出人員的梅曉波拿來了鞋、襪和雨披,硬是要讓已經濕透的她換上。73歲的老黨員羅德卿老人看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穿上紅馬甲,戴著紅袖章,到志愿服務崗找到梅曉波,主動“請戰”,要求上崗值班。
“我的工作就是守護好社區和居民的安全,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梅曉波說。
心懷愧疚 卻是“超值幸福人”
梅曉波常勸居民,打贏疫情阻擊戰,就要先打好社區保衛戰、家庭保衛戰,每一個人都防護好自己,保護好小家,就是在保護大家。至于她自己,她笑著說:“沒有大家,哪兒來小家?”
對于家中親人,梅曉波是心懷愧疚的。父親去世后,母親一個人生活愈發孤單。本打算春節期間帶母親到寧波探親,疫情打亂了計劃。走上疫情防控一線兩個多月來,梅曉波沒空去看望母親。打電話得知母親連吃了幾餐方便面,她眼淚直流……
每天忙得像陀螺,回到家精疲力竭,看到丈夫將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梅曉波有些不好意思。一次深夜回到家,4歲的孫女高喊:“不著家的奶奶回來了!”她想笑又覺得心酸。
梅曉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居民說,她是一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貼心人;家人說,她是一個只顧工作不著家的大忙人;而她自己卻說,為社區守好“大門”,為居民排憂解難,我是一個擁有最超值幸福的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