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老舊小區改造讓百姓喜上眉梢

時間:2020-09-0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湯珊珊

  “綠化多了、停車規范了,住得更舒適了。”“私搭亂建拆了,空間得到合理利用,出行方便了。”“電梯裝上了,多年不見的老鄰居可以一起下樓聊天了。”……日前,在上海市徐家匯街道樂山地區(含樂山二三村、樂山四五村、樂山六七村、樂山八九村、虹二五個居民區),說起居民區的變化,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感觸很多。

  樂山地區,毗鄰徐家匯商圈,三年前還是隱藏在未來浦西第一高樓——徐家匯國貿中心背后的一塊低洼區、貧瘠地,硬件設施薄弱、生活環境雜亂、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十分突出,成為基層治理難點。

  從2018年起,徐家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打響樂山地區綜合治理的第一槍,到2020年底,通過3年治理將樂山“舊貌”換“新顏”“難點”變“亮點”。

  精準改造?改出居民美好“新”生活

  樂山地區房屋多為20世紀80年代建造,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最小的住房面積一家僅8平方米。因住房困難,20世紀90年代,小區內開始出現各種違法搭建,主要涉及天井外拓、占用公共綠地、破墻開門、在公共區域私搭亂建等現象。2019年,樂山二三村小區高標準實施了基礎設施改造。如今,特色鮮明的主題植物景觀、別具一格的墻繪、更新的雨水管道和供水閥門、新增的監控,使得小區的安全性、舒適性得到顯著提升。“看看現在的小區,整潔又漂亮,我們都快想不起來以前小區的模樣了。”居民張女士說。

  變化同樣發生在徐家匯街道樂山六七村小區。該小區是典型的回遷小區。小區內有3個非機動車車棚,住著4戶家庭和保潔人員一共7人。老陳,管理3號車棚,之前因為兒子結婚,一家四口只能擠在1個17平方米的房子里,無奈之下搬到了車棚居住。

  2018年,徐家匯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五違四必”工作總體部署,結合創建美麗小區工作的開展,對樂山六七村的違建展開了專項整治,為老陳申請了廉租房。經過3個月的整治,車棚居住人員全部搬離。如今的3號車棚內引入了智能化、自動化管理系統,新增自助充電設施,在車棚的外墻和內墻上,上海的弄堂游戲,經典小吃,海派文化……這些原來只能在書畫冊或是電視里才能看到的畫面呈現在了車棚的墻壁上,勾起了居民對老上海的懷舊情結,“小時候熱熱鬧鬧的弄堂文化又回來了。”老陳說。

  近年來,上海“留改拆”并舉,老舊小區改造提速,多渠道、多途徑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徐家匯街道黨工委制定了3年計劃,對整個樂山地區進行全面治理,街道各部門,在硬治理、軟治理、社區服務及文化四大方面開展35個改造項目。圍墻立面提升、中心花園改造等,讓樂山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創新管理?讓小區好看又“好住”

  針對樂山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不足,各小區之間被圍墻隔開,地區的服務資源捉襟見肘的情況,街道進行專題研究,形成實施方案,打破小區與小區之間不必要、無作用的“隔離”,通過硬治理手段將各個獨立分散小社區整合成一個“大社區”,達到“提亮通透”的效果,同步推進各小區公共資源的統籌整合,打造了一個和諧共享、漫步休閑的熟人社區和都市街區。

  “咔噠”,樂山地區四五村小區院門前,居民任女士將臉對準攝像頭,不到5秒鐘,門自動打開了。這個“老”小區安裝了“新潮物兒”——智能AI門禁系統,進出小區“人臉識別”,全面實現“無接觸”管理。

  為了讓“老破小”小區好看又“好住”,徐家匯街道打通市政干道和小區支道,梳理小區生命通道,確保了安全。引入智慧化設施,開展小區出入“微卡口”改造,實現小區內機動車無人收費和“人車分離”,并疊加“智慧社區”項目,為居民帶來更便捷、更智慧的生活,探索出了一條城市智慧化管理的新路徑。

  為做好改造后“老破小”小區后期管理難題,徐家匯街道通過“物業沙龍”和“業委會沙龍”,為轄區內八個小區業委會和兩家物業服務企業搭建相互溝通的平臺,讓他們相互交流學習、分享小區管理的優秀案例和制度。

  同時扎實推進紅色物業與業委會規范化建設,實現小區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讓老舊小區改造得好、有人管理、群眾滿意。

  便民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

  樂山二三村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小區戶型面積小,一旦親朋好友前來拜訪,居民連個招待的地方都沒有,“鄰里匯規劃時,以群眾的‘痛點’作為推進的重點,特別設置了會客廳、老年日間照護、助餐、文化服務、親子教育等功能,深受小區居民歡迎。”徐家匯街道樂山綜合治理聯合黨支部書記陳奎友說。

  徐家匯街道從關注居民身邊的“小事”出發,整合各方資源,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上個月我去辦理市民保障卡,只帶身份證、銀行卡、在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就可以辦了。”樂山虹二居民小孟說,“非常便捷高效。”

  “為更好地為居民服務,我們開設了樂山二三村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延伸服務點,為周邊居民就近辦理醫保、社保、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卡等相關業務提供便利。”陳奎友說,此外,還在樂山六七村設立了街道“兩網融合”服務示范點,實現可回收資源的日常交投、垃圾分類的宣傳、進行“綠色賬戶”積分日常兌換,不斷提高垃圾分類居民參與度。

  去年10月,樂山地區迎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摸底走訪,200多名街道黨員干部社工沉入6500戶家庭,探尋居民心底的“最糾結”,摸清了樂山居民們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力求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

  越來越舒心的生活環境給了城市居民更多的生活選擇。如今,74歲的方貴華已經成為社區聞名的“舞蹈擔當”。“現在沒事就到老年活動中心,跳跳舞,打打牌,這樣的日子,你還想啥。”滿意的笑容掛在了樂山居民的臉上。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9.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