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天真
近年來,安徽省蚌埠市平山公墓管理所一直以滿足全市百姓基本殯葬需求為己任,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提升殯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全力推進殯葬改革向前發展。
不忘初心 全心全意提供優質服務
今年清明節前夕,平山公墓管理所禮儀組組長張婭收到一位遠在國外逝者家屬的微信請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能回國為親人祭奠,懇請公墓管理所工作人員代為祭掃。張婭及時帶領禮儀組組員前往逝者的墓碑前提供代祭掃服務,隨著舒緩優美的音樂響起,禮儀人員滿懷誠心與敬意擦拭墓碑、朗讀心愿卡、獻上鮮花,整個祭掃儀式簡樸、莊重而又溫馨,同時將錄制的代祭掃視頻、圖片等發給了逝者家屬。“謝謝!代祭掃服務挺好,了卻了我們的心愿。”逝者家屬在微信中說。
據悉,平山公墓自1986年建立以來,就致力于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優化接待環境,增加便民設施。同時,對墓區里園林進行修剪美化、完善消防安全設施等,提升百姓掃墓的舒適度和便捷性。
作為服務型窗口單位,平山公墓立足實際,狠抓服務提升,用服務促發展。細化為民服務,線上推出網上祭祀、在線祈福、業務咨詢等;線下改造“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辦公樓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推行便民休息室、小藥箱、輪椅、雨傘、清潔用具等10項免費使用服務,落實首問服務制度。打造“陽光服務”,與喪屬簽訂《墓穴購銷合同》,嚴格按照財政、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明碼標價按規定收費,并接受社會各方監督。
提質增效 完善殯葬基礎設施建設
龍子湖區曹山街道龍河社區地處城鄉結合部,過去老人去世火化后,家屬習慣在周邊隨意亂葬。“一到清明或冬至,到處都燒紙、放鞭炮,安全隱患極高。之前想文明辦喪咱也沒那條件,加上人們思想觀念落后,排斥新生事物。”公墓管理所黨支部書記、所長余果說。
2018年,全市啟動老城區老墳地遷墳入園工作,截至當年清明節,八成市區老墳遷入公墓,并提供“免費遷墳、免費提供骨灰盒、免費提供墓穴、免費提供管理”等服務,曹山街道大部分墓地便是第一批遷入者。
目前,平山公墓基本飽和,為有效解決群眾需求,蚌埠市投入1700多萬元,新建二期工程,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新墓園項目占地187.4畝,統籌規劃建設一座大型骨灰堂,設計骨灰安置閣位7.5萬個,還配套建設服務接待大廳、紀念廣場、停車場等。”余果說。
對于平山公墓的安全管理,余果向記者講述了前不久發生在墓園的事——今年6月,一場綿延數日的大雨導致平山公墓墓區監控設備出現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當日墓區值班職工劉茂樹發現這一情況,頂著炎炎烈日和蚊蟲叮咬,通過數小時維修,使監控設備恢復了正常使用,保障了墓區安全。“平山公墓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劉茂樹這樣的老黨員、好員工,日常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認真履職盡責,才真正做到了讓百姓放心安心。”
積極引導 推廣綠色文明喪葬理念
今年6月,蚌埠市文明辦、市委宣傳部聯合開展“倡導綠色環保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活動。平山公墓管理所工作人員積極參與活動并現場設置環保宣傳攤位,耐心向百姓講解綠色、低碳文明祭祀理念,宣傳花壇葬、骨灰深埋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借助各種機會推廣綠色文明喪葬理念。
“今年清明節前夕,在平山公墓生態節地墓區,我們舉行了一場沒有墓碑的集體葬禮。”余果表示,幾位逝者的骨灰被集中安葬在公墓的花壇下,使用的骨灰盒為降解材料制成,逝者骨灰與自然融為一體,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經濟實惠,受到喪屬們的一致好評。
自2018年起,公墓管理所都為選擇生態葬逝者免費舉辦溫馨而隆重的骨灰落葬儀式,并承擔儀式所需全部費用。在余果看來,選擇生態安葬形式不僅是保護土地資源的高尚義舉,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融于塵土、歸于自然”的詮釋。
此外,為給市民提供更多簡約小巧的墓型、更多生態文明的葬式葬法,滿足百姓多樣化選擇,減輕群眾負擔,蚌埠市把進公益性公墓安葬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推動蚌埠市殯葬改革向縱深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