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廖培金
測量血壓、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關節被動運動訓練……專業護理員一邊帶著89歲的鐘婆婆做康復訓練,一邊與她聊天,引導老人回想、講述經歷過的種種幸福時刻。講到開心處,老人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鐘婆婆是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人。4年前,中風導致左側肢體偏癱,一直臥床不起,長期需要人照料護理。因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只能將她交由養老院照護,但每月3700多元的費用,又讓經濟條件不太好的鐘婆婆一家犯了難。2019年,廣州市推出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以下簡稱“高照險”)后,鐘婆婆第一時間向當地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經評估與審定,當年即享受到相關待遇,每月可獲得500元的照護費用補貼。如今,每月購買8次專業護理服務只需100元,其余400元由“高照險”直接與服務方結算。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照險”是一項由廣州市、區兩級財政籌資,采用風險共擔商業保險模式運行,為本市戶籍80周歲及以上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進行資金保障的制度安排。推出一年來,已有4355位老人享受到相關待遇,這些老人平均年齡87歲,每月人均報銷489元,平均報銷比例為80.37%,較好解決了高齡失能老人最關心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護理服務問題。
解決高齡重度失能老人家庭煩心事
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是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之一,80周歲及以上重度失能老年人作為最需要照護的群體,更是養老服務體系的重點服務對象。
為解決老人的現實困難,2019年,廣州市在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基礎上,推出了“高照險”。據介紹,長期護理保險主要針對參加廣州市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的重度失能參保人員,不分年齡。而“高照險”的主要對象是參加本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本市戶籍80周歲及以上的重度失能人員。“出臺‘高照險’主要是考慮到長期護理保險暫未將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納入,但這部分老人的照護服務需求又比較強烈,尤其是對高齡重度失能老人來說,長期照護服務已成為整個家庭的操心事、煩心事。”
2019年1月,廣州市民政局、財政局等聯合印發了《廣州市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實施方案(試行)》,從當年7月1日起實施。
“高照險”為最需要照護服務的群體提供精準服務。主要條件包括:參加廣州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具有廣州市戶籍;年滿80周歲及以上;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已與“高照險”定點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因年老、疾病、傷殘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達6個月(或預期)以上。符合這些條件的老人可向戶籍地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專家集中審定符合條件后,即可得到由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
“高照險”所需資金由市、區財政分擔,符合條件的老人除按比例給付照護費用外,沒有疊加費用,由簽約定點服務機構采取“一站式”直接減免結算。納入“高照險”保障范圍的服務內容以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照料為主,科學設定月度人均支付限額、支付比例和風險承擔機制。屬“高照險”資金支付范圍和支付標準以內的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及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不設起付線,每人每月最高可支付500元。其中,居家護理按照85%、機構護理按照70%的比例予以支付。廣州市民政局從依法登記并經民政部門備案的養老機構,依法登記的具有護理服務、養護服務、養老服務業務范圍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家庭服務機構以及護理站中,遴選定點服務機構,為老人提供專業服務。
從化區太平鎮上塘村的駱老伯,患有肢體強直,雙下肢關節活動受限,還伴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長期臥床。與其一起生活的老伴也年近80,照顧駱老伯力不從心。“高照險”推出后,工作人員幫駱老伯申請了相關待遇,每月都有護理站的專業護理員為他提供上門照料和肌肉按摩、關節松動等服務,“高照險”每月向服務方提供最高500元的補貼。“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護理員給我們的照護,現在我們的生活好多了。”駱老伯說。
精準提供30項基本醫療護理服務
家住番禺區的周伯伯和梁婆婆是對令人羨慕的夫妻,今年都已80多歲的老兩口感情非常好。但隨著年齡增長,周伯伯出現老年癡呆癥狀,腿腳也不方便;梁婆婆由于痛風和風濕病,手腳關節變形,兩位老人的生活越來越不方便。
2019年12月,家人了解到“高照險”的消息后,就近向麥迪鳴翠苑護理站進行了解、申請。此后,護理站每個月上門為老人提供2次服務,量血壓、做理療、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兩位老人的居家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今年1月,周伯伯在家意外摔倒,導致股骨骨折。住院治療期間,梁婆婆情緒很不穩定,經常偷偷哭泣,家人很擔心,想到梁婆婆很喜歡護理站的護士,就把情況告知護理站,護理站馬上派護士上門,對梁婆婆進行心理疏導。
不久,周伯伯突發血管破裂去世,這又給了梁婆婆一次重創,她每天以淚洗面。護理站馬上派護理員和護士上門,檢查梁婆婆的身體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增加了上門看望的次數和時間。護理人員以專業的照護和陪伴,讓梁婆婆走出生活的陰霾。“我很喜歡護理站的梁姑娘,她每次來都能把我逗得哈哈笑。”
從環境安全、生活護理到協助進食、協助服藥,再到心理慰藉、失智護理,“高照險”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務項目已包括8大類37項,基本醫療護理項目包括吸痰護理、糖尿病足護理、換藥、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偏癱肢體綜合訓練等30項,圍繞老人所需設置的這些服務項目,精準對接了老人的基本照護需求。
目前,廣州市共有“高照險”協議定點服務機構217家,每個行政區至少4家協議定點服務機構,其中,越秀、海珠、荔灣等5個老城區達160家,占73.73%。
實現高齡失能老人照護保險全覆蓋
一年來,廣州市已累計有7171人申請“高照險”待遇,通過評估4944人,已經享受待遇4355人,平均年齡87歲,受益人數和報銷金額穩步上升。
截至今年6月,“高照險”服務機構累計為老人提供服務33.98萬人次,其中,基本生活照料服務29.81萬人次,占比87.73%;醫療護理服務4.17萬人次,占比12.27%。累計撥付高齡照護險金額859.98萬元,其中,機構護理報銷金額231.3萬元,占比26.87%;居家護理報銷金額628.67萬元,占比73.13%。人均報銷489元,平均報銷比例為80.37%。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照險”的實施,實現了本市戶籍80周歲及以上參加醫療保險的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全覆蓋。采用風險共擔的商業保險模式,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具體經辦并按照合同約定分擔風險,既減輕了財政壓力,實現風險共擔,又為參與經辦的保險企業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合作共贏。同時,通過引入定點服務機構,為照護服務提供資金支持,也推動了社會力量成為提供照護服務的主體。廣州還將推動實現“高照險”網上申請、線上審批、全程監管,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讓更多高齡失能老人得到及時服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