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硬約束逼出硬態度
——眾多全國性基金會為何從“要我審計”變成“我要審計”

時間:2020-07-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為切實減輕社會組織負擔,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的財務管理、項目運作等工作,民政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于2017年建立了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平臺,中標的10家會計師事務所入駐平臺,由系統隨機安排審計任務。兩年多來,在資金數量較大、公眾關注度很高的基金會審計中,出現了從“諱疾忌醫”到主動要求接受審計,從與會計師“斗智斗勇”到有問題主動求教的可喜轉變。這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以財務管理為抓手,助力基金會規范運作

  由于《基金會管理條例》出臺較早,對后來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具體規定,確保基金會合規運作,就成了財務審計關注的重點。例如,某會計師事務所發現,A公司發起設立的專項基金,項目的執行人仍為A公司;甚至個別專項基金募集的款項流入發起募集的企業,卻無以證明關聯交易的合理性。

  “有些基金會的項目執行單位由項目負責人在入庫供應商中選擇,但這其中有的入庫供應商并不符合入庫條件。有的項目預算由項目執行單位編制,經捐贈方認可后施行,但項目執行單位沒有進行詢價、比價及第三方預算評審,造成項目預算過高。” 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于亞男會計師說,公益無小事,基金會的一個小瑕疵可能將多年來積累的聲譽毀于一旦!

  還有的基金會,盡管制定了規范的項目操作流程,但在大額支出上卻缺乏細化、有效的管理。例如,某基金會在實施向學校捐贈一批書等規模相對較小的項目時,有批件、有報告、有證據,卻在資助另一些大型項目時,投入明顯過高。然而,對于采購前是否做了調研和細致比價、項目中究竟選用購買了什么原料等細節,卻沒有任何交代。這些問題,都被會計師敏銳地捕捉到了。

  “設置風險控制,從前期調研就遵循規范的流程,能把問題從初始環節就解決掉。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有些慈善機構捐贈口罩時比較盲目,造成財物的浪費。按照規范的流程,應該先做調研,再寫申請報告,明確向誰捐贈、需要什么等級的口罩,以及數量、規格、市價等參數,提交理事會討論并通過后,根據支出金額大小和基金會管理制度,履行相關手續后才能實施。”北京中瑞誠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栗莉會計師建議。

  “審計使我們認識到了基金會經費支出應遵循的標準和原則以及不能觸碰的紅線,會計師指出的問題對進一步規范基金會的財務管理、項目運作幫助很大。”某基金會辦公室主任對此深有感觸。

  探索公允價值確定方法,助力基金會規避風險

  基金會接受的捐贈,既包括貨幣資產,也包括物資、車輛、房屋等實物資產,還包括知識產權、股權等無形資產。對于實物捐贈和無形資產捐贈等事項,基金會若不能準確確定其價值,極易產生財務風險。

  “基金會接受實物捐贈時需要重點注意其價值的確認,需要根據不同的實物類型確認其公允價值。比如,對于缺乏活躍市場難以準確估價的畫作,要登記創作者、內容、完成時間、平尺、數量等參數,單獨立賬。絕不能只是作‘收到一批畫’‘收到N幅畫’之類的登記。” 栗莉說,如果捐贈方提供了所捐贈實物的價格憑據(如發票、報關單、協議等),應當按照憑據上標明的金額作為入賬價值。否則,就應當以其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如果憑據上標明的金額與受贈資產公允價值相差較大,也應當以公允價值入賬。

  如何確定公允價值?栗莉說,應當按照同類資產或者類似資產在活躍市場的價格確定公允價值。如果不存在活躍市場,也無法找到同類或者類似資產,應當采用第三方評估等合理的定價方法確定公允價值。以捐贈廣告牌某一時期特定時段的使用權為例,就是有活躍市場的,所以需要進行市場比價確定價值。而且要拿出選擇的依據,不能隨意拉來兩家比價就確定價值。此外,簽協議時也必須明確所捐贈廣告牌使用權的具體價值。

  “入駐審計平臺的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都接到過基金會主動提出的開展年度審計的邀約。從事務所提供的信息來看,這些基金會是在主動要求做‘體檢’,而不是企圖找漏洞、鉆空子。”民政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登記服務處調研員朱春林說。

  主動“體檢”防隱患,基金會“肌體”更強健

  一次審計發現,某基金會2018年時只有十多名員工,卻開展了數十個公益項目,募集的資金以億元計。其中僅一個專項基金就募集捐款數千萬元,該專項基金實施了數十個公益項目,花掉了近70%的捐款。但基金會自身并沒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審計中,會計師從資金量大的項目入手,很快發現了問題。“該基金會個別公益項目的費用延期半年甚至一年才結算。大量捐贈收入在入賬時被計入往來賬款。”

  “我們向基金會負責人詳細分析了財務問題,并建議制定操作性強的公益項目管理制度,明確如何選擇項目資助對象、如何選擇項目執行方、如何從程序上規范關聯交易以避險、避嫌,等等。例如,項目實施前應增設第三方預算評審環節,預算需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時,必須報批;強化約束項目官員必須對所負責項目到場參與……”聽了于亞男的建議,該基金會理事長由衷地表示感謝。

  審計工作完成不久后,事務所接到該基金會的電話,原來是要委托事務所對基金會實施的公益項目開展專項審計。

  但也有基金會管理人員對審計工作不理解,面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先聲奪人:“我這是在做慈善,你們怎么還雞蛋里挑骨頭?!”

  “我們必須把好審計關!” 栗莉的態度堅定如鋼。

  一次次的交鋒和討論,讓社會組織負責人越來越認識到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基金會年檢無需提交審計報告,但有的基金會仍主動請會計師事務所為其開展審計。并且,每當遇到難以把握的問題、難以估值的捐贈物資,他們都會向會計師求教。當會計師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社會組織專業問題時,則向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和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的同志們請教。

  “基金會主動審計的意識提高了,服務中心更要加強對相關案例的總結分析。” 民政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登記服務處處長蔡波毅說,要認真總結、透徹分析通過審計發現的基金會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找到貼近實際的解決辦法,在基金會中宣傳推廣,幫助他們規范運作,以推動基金會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