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于 勇
民政工作事關基本民生保障,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的兜底作用,全省民政系統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十九大有關脫貧攻堅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斷推進民政兜底脫貧攻堅健康發展,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貢獻。
深刻理解民政兜底保障脫貧攻堅的使命要求
牢記職責使命。面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蔽覀円娼ǔ尚】瞪鐣?,必須惠及全體人民,每一個困難群眾都不能在小康路上掉隊,這就意味著民政部門肩負的兜底保障使命和責任更為重大和艱巨。在新的歷史方位中,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健全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增強“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能力和成效。
領會豐富內涵。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民生需求”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推進社會托底保障制度體系定型、完善和優化,逐步實現基本生活有保障、救助內容分類別、對象標準多層次、事業發展可持續的制度目標,形成制度完備、緊密銜接、運行高效、保障有力、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弱勢群體保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貫徹總體要求。早在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就提出“低保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的要求。在脫貧攻堅中,總有一部分困難群眾無法參與開放式扶貧,需要加大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實施力度,給予兜底性保障??梢哉f,低保等社會救助是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越是到了脫貧攻堅后期,兜底保障的任務就越艱巨、越繁重。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期,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人口脫貧成為“最難啃的骨頭”。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準確把握民政兜底保障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任務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切實履行“社會救助兜底一批”職責,深入推進民政兜底脫貧工作,民政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兜底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全省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目前,全省農村低保標準為5777元/年。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6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9萬人,占低保對象的60%。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氛圍日漸濃厚。持續開展省級社會組織扶貧“皖北行”和“走進大別山”主題活動,2017年以來,僅省級社會組織已累計向貧困地區捐贈助學、助醫、助困資金超過2億元,結對幫扶貧困村達100余個,支持幫扶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化企業或村辦集體企業超過70家。社會救助服務更加規范。(下轉4版)(上接1版)全省16個市105個縣(市、區)政府全面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機制,1503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服務中心。
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全省民政兜底脫貧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壓力較大,救助水平偏低;二是社會救助制度之間銜接不夠順暢;三是社會救助對象精準認定、精準救助上存在差距;四是基層經辦力量不足。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系統發力、重點突破、集中攻堅的關鍵階段。2018年要如期完成省委提出的10個國定貧困縣和8個省定貧困縣摘帽、700個以上貧困村出列、7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的減貧任務,將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家庭,特別是主要成員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實現政策性兜底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切實發揮民政兜底保障脫貧攻堅的職能作用
提升精準度。社會救助是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必須做到“三個精準”:低保對象精準認定。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低保對象認定制度,健全低保對象認定辦法。救助申請精準核查。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建立低保家庭困難狀況評估指標體系。動態調整精準退出。加強對低保工作的動態管理,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要定期開展復核。
增強針對性?!?個深度貧困縣、125個深度貧困村”是我省最后的深度貧困堡壘,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多措并舉合力推進民政領域脫貧攻堅。對于民政部門參與分配的各級財政補助資金,要適當調整因素權重,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深度貧困地區涉及民政領域的重大工程項目、重要改革試點予以優先安排和支持。
擴大覆蓋面。目前,全省120.2萬未脫貧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占到70%,低保和五保貧困戶占比達62%,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近40%。我們要扎實履行民政部門職責,精準服務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困難殘疾人4大困難群體。對城鄉低保人員要適時適度調整救助水平,保持一定的低保覆蓋面,使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對特困供養人員,要推進農村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實現集中供養率50%以上的目標。對留守兒童以及留守老人,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示范創建活動,壓實家庭監護責任。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提高農村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能力。對困難殘疾人,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范圍,著力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
形成凝聚力。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志愿服務和基層基礎是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的有力支撐和補充,要按照關于調動全社會扶貧積極性的要求,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積極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強化社會組織支撐,積極引導各類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專長和行業優勢,建立社會組織幫扶項目與貧困地區需求信息對接機制。強化社區服務支撐,加快貧困地區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高社區服務能力。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強化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支撐,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作用,分類開展救助幫扶能力建設、扶志教育、社會融合等專業服務。強化志愿服務支撐,鼓勵志愿服務組織到貧困地區開展扶貧志愿服務,特別要支持開展貧困村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低保家庭、特困人員等志愿服務。強化基層基礎支撐,要配齊配強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大力發展“互聯網+民政”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維護嚴肅性。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克服官僚主義、力戒形式主義,集中治理“人情?!薄瓣P系?!薄板e?!薄奥┍!?,堅決查處農村低保工作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要把嚴格的紀律規矩立起來,扎緊制度的籠子,強化工作監管,嚴防社會救助領域出現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問題。要加強社會救助干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社會救助干部隊伍。要確保各項兜底民生保障政策落到實處,為實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擔當作為,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民政部門應有的貢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