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不忘初心 為愛前行
——上海市“公益伙伴月”活動引領生活新方式

時間:2018-09-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通訊員  任 薇

當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貧困山區的村民趙大爺結束一天的辛勞回到家中沖涼洗漱時,他并不知道,兩千多公里之遙的上海公益新天地園內,有人剛剛從一臺自助公益咖啡機里購買了一杯香濃咖啡,而這杯咖啡,正與他臉盆里的水息息相關。

2018年1月,由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僑界資源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的“自然能提水”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在遵義啟動。位于上海公益新天地園4號樓4樓的這臺公益咖啡機,以10元的公益價出售咖啡,每賣出一杯,便有2元善款被捐贈到“自然能提水”項目,幫助遵義的山區居民解決由于結構性缺水問題而導致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困難。

因為這樣一臺咖啡機,入駐在公益新天地園內的公益人與貴州遵義的山區居民從素昧平生的路人變成了“伙伴”。而在今年的整個9月期間,上海還會有更多個人或者企事業單位以“公益”之名與遵義的困難群眾結為“伙伴”。

這正是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將9月傾力打造為“公益伙伴月”的用意和期許。

從“公益伙伴日”到“公益伙伴月”

“公益伙伴月”的前身是為期3天的“公益伙伴日”。這一品牌誕生于2011年,一年舉辦一次,延續至今。伙伴日的初衷,是將政府、社會組織、企業、愛心人士等“伙伴”匯聚一堂,通過公益慈善項目展示、聯合勸募、高峰論壇、公益招投標、公益沙龍、公益市集等一系列活動,促成和鞏固伙伴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經過數年的積累,“公益伙伴日”受到社會各界日益增多的關注,逐漸成為了每年觸發上海乃至長三角社會公益熱情的節點,共有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上千家公益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參加了交流展示和互動演出,吸引了20多萬人次的專業觀眾和普通市民參觀,2000多人次志愿者參與協助各項活動。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益伙伴日”也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它自己的“公益伙伴”。2015年9月9日,騰訊公益發起了首屆“99公益日”全民公益活動。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實施,并且明確了每年的9月5日是中華慈善日。2017年9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社會發出“人人3小時,公益億起來”的倡議,開啟了首屆“95公益周”。2017年9月,由滬上權威媒體聯合發起并共同舉辦的首屆“公益之申”年度公益榜單揭曉,上海年度“十佳公益機構”“十佳公益項目”“十佳公益故事”的出爐引發了廣泛關注……

眾多的公益活動、公益項目、公益機構,為金秋九月增添了一抹溫暖和善意。為了更好地與“伙伴”們互通有無、彼此助力,“公益伙伴日”擴容為覆蓋整個9月的“公益伙伴月”,并通過“公益進校區、進社區、進園區、進商區”等一系列“公益四進”活動,串聯起這個城市里越來越多的公益力量,打動著越來越多的溫熱心靈。

上海市民政局認為,公益有助于提升城市競爭力,如果一座城市能因公益文化、公益力量而吸引人們近悅遠來,吸引人們留下來生活、創業、發展,那公益便能成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公益伙伴月”能夠推動公益的大眾化,讓公益跳出公益圈,成為更多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不忘初心,為愛前行”

“我既飽暖,當念及人之饑寒。我既安樂,當念及人之困厄。”一百多年前的小學課本里便有這樣的勸誡,一百多年后的公益人們,雖然在前行的路上已經走了很遠,卻從未忘記過公益的初心。有鑒于此,今年“公益伙伴月”的主題便是“不忘初心,為愛前行”,言辭樸實,傳達的理念既可以淺斟,也值得深思。

2018年的“公益伙伴月”,由一場鏈接起新天地中共一大會址與公益新天地園的“公益快閃”奏響了首個音符,以9月5日“中華慈善日”系列活動為開幕,以9月15日-16日的“公益伙伴日”為核心,以9月底的“公益盛典”隆重閉幕。全市16個區一起行動,數百場公益活動、數百家公益機構將“公益”送到社區居民的家門口。(下轉4版)(上接1版)

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共有社會組織15716家,其中包括261家慈善組織,4936家社區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達到34.89萬人。全市共有3240個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站點,165家各類慈善超市,362.3萬名注冊志愿者,2243家公益基地,各公益基地累計發布公益崗位2218個,持公益護照參與公益活動達20165人次,累計公益服務時間28195小時。

一座“公益之城”,就在當下,就在你我的眼前躍動著、閃亮著。一個關于公益的更大的夢想,也在這個城市中醞釀著。希望上海公益事業的發展水平,不僅要做到全國的排頭兵和先行者,還要成為全國公益事業發展的“制高點”。將來人們提到上海時,除了想到上海的摩天大樓、車水馬龍之外,更會想到上海人的教養與愛心,想到這座城市的細膩溫暖與暖心溫度。

正如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所說:“隨著上海建設‘公益之城’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們深刻認識到,公益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上海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公益之城建設的關鍵,就是在黨和政府引領下,不僅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以基層為核心,以百姓需求為核心,更要追求‘暖心導向’,增進民生福祉、惠及社會大眾,用溫暖的行動,溫暖全社會的心。”

“公益伙伴月”亮點紛呈

9月16日上午,在第八屆“上海公益伙伴日”現場,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籌備,上海社會組織展示館揭開“面紗”,正式與觀眾見面了。“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在上海社會組織展示館,你可以看到上海社會組織的歷史發展,還能知曉政府對社會組織的培育管理。展館位于上海公益新天地園4號樓4樓,建筑面積約 800平方米,展示面積約600平方米,分為主展區、臨展區和圖書閱覽區,采用多元展陳方式,通過實物、圖片、互動游戲、多媒體、大數據演示等,集中展示上海百年來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大事、要事、重點和創新點。

“公益伙伴日”的另一重磅活動是15日上午的政策發布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市社團局權威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本市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通知》《上海市社會組織評估指標(2018版)》《上海市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推薦目錄(2018版)》《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建設與服務指南》地方標準、《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18版)》等一系列政策,為全市的社會組織奉上“政策大禮包”。它們都與社會組織的日常運行、能力建設息息相關,一經發布便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每年“公益伙伴日”都會舉行不少論壇、沙龍活動,今年特別吸睛的是一場聚焦社會組織與精準扶貧的高峰論壇——精準扶貧是當下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而社會組織與生俱來的公益使命,與精準扶貧的要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論壇特別邀請到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黃茹、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鄉村振興中心主任溫鐵軍,以及浙江省、安徽省、貴州省、云南省等相關民政部門領導、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和事務工作者共同出席,關注政府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導向和意見、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心得、收獲以及困難。

“公益伙伴月”的眾多活動中,有的聚焦專業領域,有的歡迎公眾參與,只因公益從來不是富豪們的閑時消遣,不是精英們的片刻悲憫,更不是某一個小圈子里的孤芳自賞或自我感動。公益,也許就是我們生活中某一個不經意而又美好的瞬間。

比如,當你從上海公益新天地園的自助公益咖啡機中取出一杯香氣怡人的咖啡時。

對于熱愛咖啡的人來說,咖啡并不僅僅是一杯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對于每一名“公益之城”的居民來說,公益也應當是一種生活方式,“公益伙伴月”就是集中唱響這種生活方式的季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2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