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山東民政:扛牢責任 精準發力 發揮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時間:2018-10-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張子龍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當前已進入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山東確定了“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鞏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工作布局。山東省民政廳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按照“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聚焦脫貧攻堅兜底,健全工作機制,著力完善制度,強化規范管理,加強改革創新,下足“繡花功夫”,織密扎牢兜底保障網。

一、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兜底職責。今年以來,先后多次召開廳黨組會、廳長辦公會、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學習貫徹中央關于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研究部署民政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推進民政領域脫貧攻堅的政治站位和行動自覺。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脫貧攻堅規劃,目前到了“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民政承擔著“兜底保障一批”的重大職責。7月份,召開了全省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攻堅會議,對脫貧攻堅兜底任務再部署、再聚焦、再推進。

二、補齊政策短板,織密扎牢保障網。在全省“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中,圍繞“后扶貧”階段“兜什么”“怎么兜”等問題開展調研,調研組撰寫了《關于在脫貧攻堅戰中如何充分發揮民政兜底保障作用的調查與思考》,為工作提供科學支持。先后制訂印發了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三年行動方案、加強民政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明確了任務目標、責任分工和保障措施。近日,會同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印發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低保認定條件,將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城鄉低保保障范圍;放寬了低保申請人的財產認定條件,進一步擴大了低保的兜底保障范圍;完善了贍養費的計算方法,糾正了“子女有房、有車一律不能享受低保”的“土政策”,增強了低保認定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時,進一步完善了臨時救助政策,做到“更高”,臨時救助標準由過去城鄉低保標準的3-6倍提高到城市低保標準的6-12倍;做到“更快”,急難情況24小時先行救助,小額救助鄉鎮直接審批。目前,全省17.2萬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農村低保對象5.22萬人。

三、完善工作機制,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結合新時代民政工作職能和民生工作要求,推動構建新時代“大救助”工作機制,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實現各部門救助政策有效銜接,救助資源有效整合,救助信息互通共享,切實提高社會救助效益。在總結青島膠州、淄博高青、泰安肥城等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指導德州市、臨邑縣配合民政部做好蹲點調研工作,德州市委、市政府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大救助”機制,臨邑縣建立正科級“大救助”辦公室。按照民政部部署,指導好城陽、臨邑2個縣(區)扎實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

四、提質增效,提升兜底保障能力。一是以信息化推動“精準”救助、“精準”兜底。全面部署“山東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業務“全程在線”,數據“一數一源”。加強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核對平臺“部省市縣”聯網,利用車輛、住房、公積金等多部門信息做到“凡進必核”“在保必核”。今年,全省累計核對數據1000萬余人次,定期與扶貧數據比對,為精準兜底提供有力支撐。在全國率先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低保公示體系,民政部參閱文件給予轉發。其中,省、市、縣對低保對象進行網站公示,公示信息直接從全省平臺提取。二是推行購買服務,增強兜底服務能力。會同省編辦、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4部門印發了《關于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 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根據工作新要求完善了購買服務目錄,明確要求縣級建立承擔社會救助管理工作的機構,按照“縣買鄉用”原則購買經辦服務力量,村(居)全面建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制度,切實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三是鮮明提出社會救助“一次辦好”。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社會救助工作流程深化社會救助領域“一次辦好”改革的指導意見》,優化簡化了社會救助“一次辦好”工作流程標準,全面推進社會救助“一次辦好”改革,讓群眾跑一次腿甚至零跑腿。

五、扎實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保障。2014年以來,山東省每年都開展“陽光低保專項行動”,同時進行社會救助專項治理活動、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專項督查。去年以來,在全省部署開展了民政領域“微腐敗”問題治理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層層部署,周密推進,上下同頻共振。建立了專項行動月調度通報制度,由省廳領導帶隊組成專門督查調研組對重點地區進行實地督導,確保專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針對部分市、縣(市、區)低保人數下滑的現象,為防止出現“漏保”問題,召開緊急會議,下發緊急通知,部署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回頭看”工作,要求把農村低保兜底工作的大旗扛好。及時鞏固治理成果,歸納提煉經驗做法,推動源頭治理,堵塞制度漏洞,探索建立預防懲治民政領域“微腐敗”的長效機制。

六、綜合施策,全力提升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兜底保障水平。一是指導各地統籌用好各類養老資源,通過新建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改擴建、購買服務托管等方式,不斷提高特困人員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人員集中供養率。目前全省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達到了35%。二是因地制宜抓好敬老院社會化改革。指導各地根據當地社會養老總體規劃,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機構社會化改革,探索形成了萊蕪、聊城、濱州等地“區域性中心特困人員供養機構+社會化改革”、青島、威海等地“醫養結合+社會化改革”、東營、日照等地“第三方管事不管錢,民政管錢監管事”等社會化改革經驗,切實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省1000余家敬老院中已有180多家進行了社會化改革,涵蓋了“公辦民營”“民辦公助”“合建合營”“購買服務”等模式,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民政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0.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