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民政工作者的奮斗與幸福

時間:2018-05-1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為及時反映各級民政干部對幸福的認識、對奮斗的理解,切實按習總書記的教導,做一名新時代奮斗者,本報特約請多位民政工作者暢談他們心中的奮斗與幸福,以饗讀者。

 

訪談 嘉 賓

趙建國(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科長)

劉士靜(江蘇省睢寧縣殯儀館火化工)

鐘萬禎(江西省于都縣貢江鎮民政所副所長)

李林寶(山東省平度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兼地名辦主任)

周春芳(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院長)

楊  (陜西省寶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

 

本報記者 柳 旭

聚焦一:奮斗與幸福的故事

劉士靜:每天的工作都是從拿火化單開始,接遺體、開爐門、裝遺體、關爐門、點火、扒骨灰……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體力。火化車間溫度常年在攝氏40度以上,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在工作間歇,我會不由自主地喝許多水,否則很可能因脫水而暈倒。2017年7月的一天,特別熱,大家都在爐前揮汗如雨,有同事從外面跑進來說有位喪屬需要幫助。原來是3天前火化的一家喪屬將骨灰領回后,突然想起死者的遺愿是把曾經做過手術的“合金腿骨”放入骨灰盒一起下葬。這位死者當初是我經手的,為了保證骨灰質量,火化完畢,所有非骨灰物品都要分揀出來,除喪屬在火化前有特別要求外,統一作為廢棄物處理。由于沒超過一周時間,物品應該還在館里,但肯定與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尋找難度可想而知。好在喪屬提供了相關照片,經過一個多小時“奮戰”,我和同事找到了那根“合金腿骨”。喪屬十分激動,握著我的手說,“太感謝你們了,要不然我怎么給老爺子下葬啊。”

鐘萬禎:有個結對幫扶貧困戶叫鐘躍華,第一次去他家時的情景至今難忘。他早年喪偶,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年幼且智障,雖然家里建有一座磚混房屋,但一直是毛坯狀態,做飯的灶臺都是臨時用磚頭壘的,房間內一張破舊不堪的床,一床破爛的棉被,席子下面鋪的是稻草,雖說過去農村用稻草鋪床很普遍,可如今看到這樣的家庭,我陷入深深的自責,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如何才能幫他們擺脫貧困。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幫他們家辦理了農村低保,現在每月有915元。為了幫他家享受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我幫他的小兒子聯系了智力殘疾鑒定,最終確認為二級智力殘疾,申請了殘疾人“兩項補貼”。為了增加收入,我還幫他家聯系發展花生、茶樹種植,以及家禽養殖,并協助他辦理了5萬元金融貸款,擴大生產規模。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鐘躍華一家的生活逐漸改善,逢年過節,我常帶著家人一起去看他,看著他臉上的笑容,我很欣慰。

楊珺:2014年冬天的一起性侵女童案備受社會關注,未成年人保護是寶雞市救助管理站的重要職責,我們即刻召集相關人員開會,了解案情,分析原因,共同商討如何才能讓孩子免受傷害。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祖輩監護能力不足,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知識匱乏,受害幾率大。從此,兒童防性侵成為我們一項重要工作。當時,陜西省還沒有專門的知識講座,也沒有現成的課件供參考,我們聯系香港特區的一些組織機構收集了相關資料。為了做出一套適合本地兒童的防性侵安全課件,我們走訪多家鄉村寄宿制小學,進行大量的問卷調查,經反復研究論證,完成了課件,形成獨具特色的兒童防性侵項目,還被騰訊公益評為2015年優秀項目之一,目前覆蓋寶雞市5個縣(區)的20所中小學。每當想到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孩子們提升自身的防護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我就感到幸福和滿足。

周春芳:2008年,在江漢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江漢區社會福利院開始探索“一院雙制”,即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當時,福利院新樓剛投入使用,又面臨老樓基本設施、設備需要更換,沒有經費周轉,重壓之下,院領導班子決定向本院由財政撥款的員工“借錢”,用部分工資來購置設備,并向員工承諾正常運轉后立即還錢。最終,老樓保障“三無”老人及經濟困難老人入住,新樓參照民營機構自主定價、市場運作,既滿足了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需求,又較好地提升了服務質量。2010年底,院里賺了錢。如今,老員工每次說起那些艱苦日子里的風風雨雨,都充滿幸福感、自豪感和獲得感。

聚焦二:奮斗與幸福的認識

李林寶:首先,奮斗與幸福是因果關系。從事基層民政工作近8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沒辜負組織的培養,也贏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在每個崗位都因為奮斗而使自己的幸福感更加充實。其次,奮斗與幸福是辯證關系。越是努力奮斗,越能不斷增強成就感和幸福感,反之,迎接你的只能是無奈和平庸。最后,奮斗是長期的、曲折的,雖然奮斗的過程就是幸福的過程,但只有先苦才能后甜。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我感到被崗位需要是一種幸福,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有時真的很辛苦,但只要看到群眾期盼的眼神、滿意的笑臉,再苦再累也值得,只有通過奮斗才能體會幸福的真諦,豐富幸福的內涵,提升幸福的層次。

趙建國:婚姻登記處是民政為民服務的窗口,我們通過打造溫馨幸福的環境,讓群眾感覺貼心,通過引入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挽救瀕臨破碎的家庭。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讓服務對象越來越幸福。

周春芳:奮斗是責任、智慧與堅持的統一,幸福是奉獻、快樂與分享的成果。奮斗與幸福是相輔相成的,奮斗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和他人共同擁有幸福,其過程可能充滿艱難和痛苦,但卻是人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只有經歷過奮斗,才更能體會幸福來之不易。作為一名公辦養老機構的實務工作者,我們的奮斗更多是在這個轉型的歷史時期,如何在現有體制下,探索出一條兜底保障與社會化運作并行的新路。

楊珺: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兒童救助保護工作的基層民政工作者,奮斗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學習專業的兒童社會工作理論和相關政策法規,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心上學,事上練,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努力找出最科學的救助保護方法。幸福就是當我們有效解決了問題,有效救助保護了兒童,或是因為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行為,讓困境中的孩子得到應有的幫助。那一刻,奮斗的艱辛、汗水、委屈都將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心中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鐘萬禎:每個人因工作、生活、閱歷不同,給出的答案也不同。作為一名基層民政工作者,我理解沒有奮斗就沒有幸福,奮斗就要以真抓實干、拼搏奮進的精神狀態為人民群眾謀幸福。幸福就是身處基層苦干實干、兢兢業業的勞動者奮斗后的收獲。堅定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信念,才能享受幸福的喜悅,才稱得上幸福的人。

聚焦三:“奮斗幸福觀”的落實

劉士靜:一是周到細致服務。在收殮、整容化妝、防腐冷藏、殯儀悼念、火化、公墓或骨灰寄存乃至喪宴等一系列服務環節上要嚴謹細致,努力做到零失誤,從喪屬角度出發,提供人性化服務。二是規范標準服務。殯葬服務的一言一行都有規可依,工作中一定要儀態、行為、語言規范化,避免服務事故,讓喪屬產生信賴感。三是溫情服務。殯葬活動中,懷念、悲痛是喪屬情感釋懷的自然體現,殯葬服務工作者應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充分善待、尊重逝者,對喪屬要態度親切、語言溫和、解說耐心,對喪屬的要求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以不同的態度對待身份地位不同的喪屬。四是總結經驗,增進業務水平。殯葬工作具有復雜的社會性,涉及傳統風俗、社會心理和道德法律關系,是人文感性與科學理性緊密結合的神圣而嚴肅的工作,要求服務人員注意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水平,在調性相對單一的工作氛圍中保持工作積極性。

李林寶:首先是善學多思,提高覺悟,避免“看起來忙得團團轉”,實際“無功而返”或“越忙越亂”的局面。其次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就區劃工作而言,不嚴格執行政策,往往會引起社會不穩定因素;就地名工作而言,地圖上標錯一個地名,不僅給治安、消防、戶籍、郵電、交通以及醫療急救、搶險救災等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帶來不便,也會給社會治安管理帶來諸多危害;就界線管理而言,栽錯一個界樁很可能引發邊界邊民糾紛。身為區劃地名工作者,必須從一定的高度來認識這項工作,必須事無巨細地去落實,這樣才能使奮斗與幸福如影隨形。最后是不懈奮斗,幸福群眾。只有服務對象幸福了,我們的奮斗才更有價值。這既是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工作的落腳點。

周春芳:一是以“銀發”大考為己任,做好江漢養老服務品牌的復制與輻射。從1996年只有87張床位到今天擁有800張床位,江漢養老服務品牌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肯定。未來還將增加500多張床位,并形成集養老、醫療、康復、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福利機構,使江漢區養老事業實現集成化發展,為養老行業提供“武漢經驗”。二是以標準化為契機,抓好員工培訓,培養一支有愛心、守紀律、有技能的優秀團隊,不斷提升養老機構的安全標準、服務質量、醫療水平,讓老年人頤養天年,使員工安居樂業。三是自2009年以后,江漢區社會福利院新老年公寓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即“一院雙制”的運行模式,未來將在這條路上繼續探索完善,既保證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保障功能,又能通過社會化運作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

楊珺:在兒童救助保護工作中,沒有完全相同的案例,這就要求掌握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熟悉兒童救助保護政策法規,并認真研究個案,嚴謹評估判斷,制訂人性化、科學化的“私人定制”幫扶計劃,并穩步推進,讓兒童救助保護工作更科學、更可持續,讓每一位案主得到有效幫扶、健康成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基層民政工作者,一名兒童救助保護工作者,要成為合格的“護花使者”,就要為之努力奮斗,不負光陰,這就是幸福。

趙建國:作為民政窗口單位,要努力避免“好事沒辦好、群眾不領情”的現象,克服“辦事不對路、不走心”的態度,找準問題癥結,找到破解方法。一是抓好窗口單位作風建設,讓群眾感受到政府的溫暖。二是改善為民服務工作環境,讓群眾辦事便利。三是當好黨和政府的宣傳窗口,讓群眾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服務人民,更要對人民進行啟發和引導,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發現所處時代的不凡。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5.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