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耀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展以來,陜西省子長縣在城市社區全面推行“同一個家”黨建工作法,定位“同一座城,同一個家”工作理念,力爭實現“建設家文化、打造家品牌、共圓家國夢”總體目標。志丹縣堅持以社區黨組織為“圓心”,以轄區各領域黨組織(黨員)、各類社會組織服務能力為“半徑”,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為目標,在完善服務內容上尋找最大公約數,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尋找最小公倍數,畫好最大黨建“同心圓”,織就最美城市“連心網”。
除子長縣“同一個家”、志丹縣“同心圓”品牌外,近年來,延安市還打造了寶塔區“大黨建共同體”、安塞區“城市小管家”、黃龍縣“小城家園”等品牌,這些都得益于該市實施的城市社區“強基”工程。延安市民政局局長李延明告訴記者,“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化政治功能,優化服務功能,全面提升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強基”工程量大面寬
各級各職能部門合力推進
2017年,延安市委組織部、發改委、民政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規劃局聯合制定出臺《關于實施城市社區“強基”工程的意見》,力爭通過一年時間,使全市城市社區基本實現活動陣地面積達標、服務設施明顯改善、工作人員力量增強、社區經費保障到位。
城市社區“強基”工程量大面寬,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延安市委組織部把城市社區“強基”工程納入基層黨建季度講評和縣(區)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并定期進行專項督查。各縣(區)委履行第一責任,將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力推進。組織部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承擔直接責任。發改部門將社區活動陣地建設列入項目規劃,爭取建設資金;民政部門加大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招聘力度,定期督查社區基礎保障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財政部門列支專項經費,確保社區建設和工作經費落實到位;住建、規劃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為新建社區預留出辦公用房和活動場所,保證社區有場所議事和開展活動。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城市社區“強基”工程順利推進。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
為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黨建工作,2018年11月,延安市委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要求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強化政治功能,優化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按照通知要求,延安市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權力清單,建立社區事務準入制度,明確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要求,提供工作經費和必要工作條件。全市13個縣(區)的社區辦公經費、黨建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由每年8萬元提高到每年30萬元,切實完善了社區建設經費保障體系。
延安市還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以黨組織為核心,以居委會、業委會和居務監督委員會為基礎,以物業服務企業和各種經濟服務組織為補充,完善協同聯動的社區治理架構。健全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約,引領居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同時,加強“四社聯動”,加大政府購買、補貼、獎勵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區社會救助、居家養老、青少年保護、社區矯正等工作。
加強社區軟硬件建設
因地制宜開展特色服務
在加強城市社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延安市已累計投入資金4760萬元,新建或改擴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2個、城鎮社區服務站28個、社區室外活動廣場15個。統一用房標準,新建城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及服務用房建筑總面積必須達到500平方米以上,選址要求交通便利,位置醒目,方便群眾辦事;統一功能設置,完善便民服務大廳建設,設立黨員活動、書畫、棋牌、閱覽等功能室,配備健身器材;統一服務制度,統一社區服務內容、服務承諾,將制度公示上墻;統一社區標識,在顯著位置安裝“中國社區”標識。改造后的社區活動和辦公用房面積達標、位置便利、環境優美,基本實現功能集成、人員集約、開放共享的目標。
同時,延安市還堅持把培養和建設高素質的社區工作隊伍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專職工作人員605名,每個社區按20-25人配備工作人員,其中,專職黨務工作者不少于5名,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通過集中培訓、參觀研討等多種形式,著力提升社區工作者運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協調關系、化解矛盾能力以及為居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能力。2016年以來,累計培訓300余名社區工作人員,為扎實推進社區建設奠定了組織保障和人才基礎。
延安市還結合實際,深入開展五項特色服務。實現“一站式”服務全覆蓋,為社區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社會保障、醫療保健等“一站式”便民服務。開展共駐共建服務,開放駐區單位文體及生活服務設施630余處,方便周邊居民使用。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建成日間照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站80個,為社區老人提供就餐、托養、康復、休閑等服務。開展信息化服務,實現省、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五級信息互聯互通。開展智慧社區服務,首批打造32個智慧社區,開發智慧社區移動客戶端,運用QQ群、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社區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協商活動、組織鄰里互助。
李延明表示,2019年,延安市民政系統將進一步牢固樹立“亮點就是質量、品牌就是名片”意識,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按照2019年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提出的“三最一專”民政職責,把解決延安民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作為主攻方向,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努力把各項民政工作推向前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