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實施一周年
讓困難群眾及時獲得“公平精準有溫度的救助”

時間:2018-09-2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通訊員  駱澤銘  莫冠婷  何 燕

《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作為廣東首部社會救助地方性法規,《條例》首次明確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9項制度和社會力量參與作為社會救助的基本內容,構建了一個分工負責、相互銜接、協調實施、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為廣東社會救助事業長遠發展提供法律遵循。

《條例》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可及性”和“精準度”兩個方面。一年的實施實踐證明,《條例》及時有效地解決了困擾社會救助工作的救助制度“碎片化”、救助對象“覆蓋窄”和“認定難”等問題。

建立工作協調機制

原來社會救助制度分別由不同部門主管,不能及時共享信息,容易產生重復救助或者不知道申請救助的問題?!稐l例》出臺后,省級、21個地級市、121個縣(市、區)均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今年4月,廣東省政府召開省級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研究困難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圳、佛山、惠州等市形成制度化協調溝通機制,統籌各類救助資源,解決急難個案。

據了解,廣東省還依托省電子政務共享平臺,實現各個救助部門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如低保對象會自動共享到教育、住建、人社、衛計等部門,使困難群眾能夠立刻得到減免子女學費、廉租房申請、“一站式”醫療費用結算等其他社會救助。

拓寬救助范圍

《條例》不僅針對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等特殊人群,還惠及突然得了大病、家庭收入無法維持醫療支出的普通群眾。經醫療救助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還可申請臨時救助和慈善救助。

患有結核性腦膜炎的中山市三鄉鎮圩仔社區居民莫叔面對185萬余元的巨額醫藥費,通過醫保報銷117萬余元后,個人仍需負擔67.69萬元。中山市“支出型醫療救助”為莫叔一次性發放了最高額度醫療救助金20萬元,市級臨時救助給予2900元,但莫叔仍有47.4萬元醫療費需自己負擔。中山市大病困難幫扶中心通過醫療救助結算系統大數據分析,發現莫叔仍存在較大困難,主動跟他對接并協助申請專項慈善救助,分兩次救助了15萬元。各項救助金共分擔了醫療費用的82.5%,莫叔本人負擔32.4萬元只占總費用的17.5%。

《條例》施行后,廣東省民政廳等部門還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銜接工作方案》等文件,不斷拓寬醫療救助范圍,開展“二次救助”。

惠州市醫療救助在實現政策內住院費用個人自負部分100%報銷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二次救助”。將政策外自負醫療費用計入醫療救助基數,保障對象政策外住院自負費用年度超過5000元部分按50%予以救助,每人每年最高可累計救助5萬元。今年7月,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老坑村一般貧困戶高叔因患心臟病,治療費高達18.28萬元。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10.2萬元、大病保險報銷23561元后,給予住院醫療救助報銷11240元,政策范圍內費用報銷比例達100%。在此基礎上,對政策外費用給予“二次救助”報銷20514元。最終,高叔個人只需支付25514元,綜合報銷比例高達86%。

“信息化核對”便民利民

為解決社會救助“申請難”“認定難”問題,《條例》出臺后,凡是救助對象認定,都必須首先通過廣東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進行信息化核對。核對系統聯通公安、人社、工商等共12個部門并實現與28家商業銀行信息對接,對救助對象家庭成員的收入、財產狀況等信息進行快速、準確比對,并出具核對結果。實現了困難群眾辦事從跑多個部門變為只去一個辦事大廳,從多次跑現場變為只需到一次,開具各相關部門證明的周期從2周至3周縮短到48小時。

此外,《條例》還為現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在同一個地方的居民提供了申請渠道,困難群眾可向省內任何一個社會救助窗口提交救助申請。異地受理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困難群眾申請,同時避免了鎮(街)不受理困難群眾申請以及“人情?!薄瓣P系?!钡葐栴}。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條例》還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2017年11月7日,民政部在廣東云浮召開部分省份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社會化改革座談會,推廣廣東改革經驗。據了解,廣東正在全面推進特困供養機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采取以縣(市、區)為單位的統籌打包改革模式,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將現有特困供養機構床位升級改造為護理型床位,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提供專業、優質、高效的集中供養服務,探索出既能滿足政府兜底保障又能適應養老市場需求的新路子。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有21所特困供養機構與社會力量簽訂合同(協議),引進社會資本2.5億元,對4985張床位進行了護理型床位升級改造。

此外,依托廣東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建立救助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各類社會救助信息和慈善資源、社會服務信息的對接、共享和匹配。尊重困難群眾個人意愿,及時將經過社會救助后仍需要幫扶的救助對象,向慈善組織、社會服務機構轉介,實現政府救助與社會幫扶有機結合,做到因情施救、各有側重、互相補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2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