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堯
養老是個大課題,尤其是農村養老存在諸多難題,譬如:養老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農村老人缺乏可靠的經濟來源、生活得不到悉心照料,等等。如何打破農村養老桎梏?記者不久前在四川省邛崍市的大石鎮敬老院看到了喜人的一幕:當時恰逢上午老人活動時間,40多位老人歡聚一堂,表演開始,既有經社工平時精心排練好的集體合唱和表演,又有現場老人自告奮勇的民間小調。表演到高潮時,老人和社工還有敬老院的管理人員一起拍手笑呵呵地嬉鬧在一起。陳子輝(音)老人更是蹦蹦跳跳地拉著記者的手一起唱歌。老人們一個個精神矍鑠,透著發自內心的幸福勁兒。大石鎮敬老院雖然是當地鄉鎮級的養老機構,但在院老人安康快樂甚至充滿朝氣的精神狀態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個人。其背后反映出當地養老工作真抓實干、準確務實的日常積累。
近年來,邛崍市充分利用互聯網繪制“幸福養老關愛地圖”,全面掌握全市養老服務業情況,建立市、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關愛平臺,形成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依托現有資源、人才建立服務隊伍,確保工作推進和服務落實,初步摸索出具有邛崍特色的“1+3+N”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
農村養老做不細做不全怎么辦?
“一圖在手,養老全有”
準確把握養老服務供求情況是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農村的養老工作量龐大,相關工作人員又少,即便長期費勁采集來的養老數據又因為信息更新慢而失去現實意義。為此,邛崍市經過調研,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繪制“邛崍市幸福養老關愛地圖”,將轄區內老年人基本信息、服務需求等全部錄入,將全市居家、社區、機構和醫養融合機構的布局、基本情況、服務特色和滿意度調查情況全部錄入,并做到市、鎮(鄉、街道)和村(社區)分別掌握本轄區內養老服務情況,真正實現“一圖在手,養老全有”。
除了“幸福養老關愛地圖”提供的“千里眼”,邛崍市還安裝了養老“攝像頭”。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監管平臺,該平臺可以督促服務人員將為老服務開展和助老探訪情況實時上傳,使為老服務得到了及時有效監管?!扒Ю镅邸焙汀皵z像頭”,使邛崍市的養老服務工作達到信息網、服務網、工作網三網融合,形成全方位服務、全過程管理、全天候響應的智慧養老體系。邛崍市委組織部部長雷鳴告訴記者:“我們做的這些智慧養老,要保證下一步5G技術推廣運用后能有布局、能順利接入,使邛崍農村養老能跟上形勢的發展,至少保證在5年-10年內不落伍,同時,基層基礎養老工作絲毫不能松懈,更要進一步做實。”
農村養老做不扎實怎么辦?
三級關愛平臺 上下聯動服務
為保證從市到村養老工作能層層落實到位,實時開展上下聯動養老服務,邛崍市建立市、鎮(鄉、街道)和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關愛平臺,并分別按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以“幸福養老關愛地圖”為大數據庫,第一級是建立邛崍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協助規劃、統籌、指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暨農村養老服務工作。在邛崍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記者還看到了邛崍民政“智慧云”以及一些時下流行的老人防摔預警器、防走失預警器等老年用品。第二級是在9個敬老院分別建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安排部署區域內農村養老服務的落地落實,督促指導村(社區)開展養老服務工作,大石鎮敬老院就是其中之一。第三級是在全市271個村(社區)建立養老服務站,組織實施本村(社區)的養老服務工作。利用“互聯網+”技術,分級將老人數據和服務需求進行錄入、審核、監管。以社區為依托、以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支撐,以智能終端和熱線為紐帶,建立完善的三級關愛平臺,全面統籌整合市、鎮(鄉、街道)和村(社區)各級養老服務資源,形成“市級平臺”決策部署、“區域平臺”協調各方、“村(社區)平臺”執行推動的養老服務推進工作機制。
農村養老力量不足怎么辦?
“N”支服務隊伍滿足老人多元需求
做好農村養老服務工作,需要社會的參與,需要各界積極介入。邛崍市依托現有資源,積極建立為老服務隊伍,組織開展為老服務。
邛崍市建立了醫生巡診服務志愿隊,定期組織開展上門巡診服務。建立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組織機關、鎮(鄉、街道)黨員志愿者定期、定點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組織鎮(鄉、街道)司法所及律師建立維權服務隊,開展法律講座和法律援助上門服務等活動。建立由村(社區)干部、民政助理員、網格管理員等組成的工作隊,及時為老人排憂解難。依托老協建立老年人志愿服務隊,開展低齡助高齡、健康助失能的志愿服務活動。利用政府資源,培育和引進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為低保、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
邛崍市充分利用“幸福養老關愛地圖”和居家養老服務監管平臺,構建起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將服務需求、服務供給、服務監督有效鏈接,推動場地聯動、資源聯動、醫養聯動,實現服務流程、服務進展、服務時效的實時監控。
同時,邛崍市還積極探索多種養老服務模式,通過慈善資金導入,以養老需求為導向,探索公益創投、社區基金等慈善公益方式創新,匯聚民間資本、公益慈善資金等多方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通過整合各級資金,助推養老工作,綜合利用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社區營造資金、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專項保障資金等開展養老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在文君街道觀音閣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開展試點,老人直接通過手機APP進行養老服務需求下單,云平臺及時聯系就近的服務資源開展為老服務,待服務完成后,老人通過手機APP進行滿意度評價,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服務更加精準、出行更加安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