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重慶推廣“互聯網+民政”服務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時間:2018-07-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李標洪  通訊員 鄒宛佚

日前,一則“洋氣!‘刷臉’可以扯證!重慶涉外婚姻登記啟用人臉識別系統”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工作人員只需將身份證往機器上一放,證件信息采集和人臉拍照瞬間完成,系統還能將證件照、實拍照與公安數據庫存照進行比對,顯示出比對結果。系統最快0.3秒就可以生成核驗報告,證件真偽和人證相符情況一目了然。

這不過是重慶市民政局借助“互聯網+民政”推出便民服務系列舉措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們大力推廣‘互聯網+民政’,利用互聯網技術,根據事項的實際情況,按照簡政放權、優化流程、精簡環節、推行網上辦理的原則,真正方便企業和辦事群眾。”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互聯網+政務服務”在重慶市民政局應用得如火如荼。

搭建平臺 組建數據庫

在社會養老層面,重慶市民政局積極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試點。全市已建立40個區縣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821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近1000條社區級信息服務熱線,形成“區縣平臺+社區服務實體店+社區信息熱線”的養老服務網絡。同時,還規劃建設了福利大數據平臺,加強對養老服務行業監管,開展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在線評估。

在推進民政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建設中,重慶市民政局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整合19項民政業務,建立重慶民政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先后舉辦8期信息化工作專項培訓班,對全市2000多名區縣、街道、鄉鎮民政干部進行集中培訓。

此外,重慶市民政局還建立了社會救助、婚姻登記等業務數據庫,與市政府電子政務辦、市發改委等部門實現業務數據共享,開展社會救助對象經濟狀況核對、公共安全管理、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大數據應用。

網上審批 最多跑一次

對于互聯網帶來的便利,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的老師劉潤宗深有體會。他作為“重慶市認知科學學會”的發起人前來辦理驗資開戶,不到半個小時,營業廳工作人員就告訴他已辦好了相關手續,“大數據時代就需要這樣的系統,云上傳輸,電子化智能化。”劉潤宗說,“我咨詢過其他社團的同事,以前需要自己找會計師事務所驗資,先到銀行開臨時賬戶,等注冊資金到位后,通知會計師事務所,由他們給銀行發詢證函,最后再跑會計師事務所取驗資報告,大概需要跑五六次,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收費2000多元。現在好了,只需要跑一次銀行,當面審驗出資人身份證原件,驗資系統會將驗資證明函自動傳到重慶市民政局,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驗資,而且完全免費!”

據了解,重慶市民政局今年依托“互聯網+民政服務”,在社會組織領域全面推行網上行政審批,將市級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等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市政府網審平臺,實現社會組織在線提交、行政審批在線辦理、審批結果在線反饋的全網絡運行。

同時,重慶市民政局還大力改善辦事接待環境,推出一站式服務、一窗式受理、一網式辦理等便民舉措,為辦事群眾開設自助申報區、手工填報區、辦事等候區;開通電子公告欄,采用微信二維碼等新媒體方式宣傳政策。社會組織在申請材料符合法定要求并通過網審平臺提交資料后,僅需在領取證書時到行政服務中心驗證資料,實現審批事項“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標。

做好“加減法” 深化“放管服”

在大數據時代,重慶市民政局全面深化民政領域“放管服”改革,探索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整合民政、計生衛生等十余個部門社區信息資源,完善基礎信息采集、信息公開等辦事服務功能,以及社區公共服務的事項準入、流程管理等管理服務功能,推行網上辦公、網上審批、網上服務,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重慶市民政局所有行政許可項目均在市網上行政審批平臺辦件,網絡平臺使用率達100%。開通網上大廳申報和服務大廳申請兩種形式,對申請人沒有條件進行電子化處理的,由大廳工作人員協助錄入。此外,“重慶民政”微信公眾號也發揮著自身優勢,辦事指南、婚姻登記預約等,都可通過公眾號實現申報與查詢。

同時,重慶市民政局還建立了信息公開、一次性告知等10項制度,開辟了窗口咨詢、局長公開電話咨詢、審批平臺網上咨詢三大渠道,方便群眾了解政策、咨詢辦事。

為方便申請人提前知曉辦理流程、辦結時限、所需材料,重慶市民政局還編寫了《行政許可標準化指引》,對民政的7項行政許可項目逐項編印《服務指南》完整版和簡版,置于辦事大廳和民政公眾信息網,供申請人查詢和取閱,真正做到服務流程再簡化、審批登記再簡便、服務效能再優化。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7.1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