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你我的心事 他們的牽掛 ——從政協委員的履職提案中感受民生溫度

時間:2019-03-0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路建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生領域始終是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

  這幾天,記者來回奔波于全國兩會會場、政協委員駐地,第一時間聆聽委員們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知灼見。通過對委員的采訪與觀察,記者發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養老服務和兒童問題頗受委員關注。

  關鍵詞一 脫貧攻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階段,未來將重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問題。如何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是一篇大文章。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目前脫貧‘最后一公里’仍面臨一些問題需要精細化工作舉措加以解決。”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表示,開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是集中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重要形式,但這也產生掛鉤幫扶單位幫扶資源和結對幫扶干部能力資源不均衡的現象。

  為此,朱曉進建議,優化掛鉤和結對幫扶資源配置。在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方面,對幫扶資源較少的經濟薄弱地區予以適當傾斜。此外,根據結對幫扶干部的能力、財力、智力,實行差別化的幫扶考核機制。

  “當前,精準脫貧工作中,貧困單親兒童群體更加需要及時、持續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鄭福田表示,對于貧困單親家庭兒童,在給予必要的物質資助的同時,一定要進行相應的心理補償教育,補足家庭缺失的部分。對每個單親貧困孩子都要建檔立卡,并以學校或社區為單位進行關注和幫扶。

  扶貧資金來之不易,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要用好、用活、用出成效,特別是要讓每一筆扶貧資金的效益都要最大化。全國政協常委秦博勇3月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精準扶貧既要“扶志”又要“扶智”,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幫助困難群眾種上“搖錢樹”、養上“下蛋雞”,實現脫貧成果有效鞏固。

  關鍵詞二 鄉村振興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很多委員都不約而同地關注“鄉村振興”。如何打造百姓能親近又喜歡,且能脫離千篇一律建設困擾的宜居鄉村,成為不少委員熱議的話題。

  全國政協常委連介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開展,部分鄉村的發展正面臨瓶頸:一是鄉村自身的發展能力和治理能力不足;二是缺乏充足的產業支撐和智力支持;三是城鎮化對鄉村振興的推動力不足,導致城鄉發展失衡,農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逐漸出現;四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缺乏村民自主參與意愿。

  為此,連介德建議,創新鄉村振興與治理機制,在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時,積極探索引導新型社會組織廣泛參與鄉村振興。制定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新農人、新鄉賢等鄉村精英的多元作用,促進鄉村長治久安與文明和諧。

  在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看來,只有真正地解決好當前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空巢化”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真正落地見效。政府應及時出臺一攬子配套政策,搭建一系列平臺,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持續完善農村醫療、教育以及社會福利、社會保障體系,在著力提升保障質量上下功夫。

  “鄉村振興離不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福州市副市長嚴可仕表示,鄉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應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廣大村民群眾真正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

  關鍵詞三 養老服務

  關于養老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我國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為切實解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質量和獲得感,全國政協委員、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石文先建議,要加快推進制度建設,政府應建立健全基本養老制度,明確政府職能和部門職責,通過增加保障收入與健全服務體系兩方面,為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支撐。

  “缺少適老化設計的居所對老年人來說不僅不方便,還有可能很危險。”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劉紅宇看來,如果能夠根據老年群體的需求為其住宅制定科學的設計標準,并積極開展既有住宅的適老化改造,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

  對此,劉紅宇建議,由民政部門推進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既有住宅適老化標準,鼓勵開展既有住宅的適老化改造試點。

  “建設醫養融合進社區服務體系,是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格局的根本路徑。”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表示,建設醫養融合進社區服務體系,必須是“以醫融養”,而不是“以養融醫”。也就是說,必須是以醫院為依托,開展養老服務,形成醫養融合服務機構,承擔醫療和養老服務功能。

  “建議在編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時,將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作為重點內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俞金堯表示,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問題非一兩個政府部門可以解決,必須在國家層面上制定規劃,并相互協調予以解決。

  關鍵詞四 兒童問題

  據記者了解,今年全國兩會上,除了“老”,“小”也成為了委員們格外關注的話題。來自婦聯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就帶來了有關留守兒童的問題。

  翟美卿建議,政府應進一步加強農村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注重發動專業社會組織的力量,鼓勵公益機構參與到兒童工作中,發動社工、兒童心理專家、公益組織共同參與,為農村兒童從小培養健全的心理創造良好環境。

  “缺乏親人關愛的留守兒童遇到心理問題沒人疏導,長期淤積會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出現暴力傾向、自殘自殺等,亟須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麗水市中醫院院長雷后興建議,對各地留守兒童進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在農村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在行政村和有條件的自然村設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

  錢學明建議,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思路從建設“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改為“城市農民工子弟寄宿制學校”,從制度上創造條件,讓孩子隨父母一起進城,并接受教育,徹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3月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當天,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學校創始人俞敏洪被記者圍堵采訪時表示,現在農村兒童與父母分離依然是很嚴重的現象,會帶來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把在外打工的農民拉回來,這需要國家產業布局。他建議,把沿海的一些產業往內地搬遷,特別是無污染的產業,把農民變成產業工人。

  一步一履總關情,一言一語為民生。從委員們的話語中,記者可以感受到過去一年里民生領域發生的變化;在翻閱委員們的提案過程中,記者同樣能夠感受到那一句句充滿民意溫度的建議。你我的心事,他們的牽掛。我堅信,委員們雖從不同視角對民生問題進行關注并深入調研,但委員們的出發點肯定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