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民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履行、落實民政部門法定職責,兜住民生底線,深化民政領域改革創新,使民政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基本民生保障不斷提升,困難群眾有盼頭
第十三次全國民政會議以來,遼寧省民政廳突出民政保基本、兜底線主責主業,全力攻克制約民政事業發展的難點。
認真抓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遼寧省全面規范了低保申請、審核、審批等救助程序,完善了分類救助制度,對低保對象、高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給予分類施保,建立了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低保對象家庭收入和支出監測體系,實施了低保制度及運行效能評估,逐步實現了低保制度與專項救助制度、其他困難群眾救助的有效銜接,進行了農村低保專項整治。
《遼寧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遼寧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規范》《遼寧省低保經辦人員過錯責任追究辦法》《遼寧省低保備案管理辦法》等法規、政策文件相繼出臺,遼寧省已形成完整的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標準連續提高6年,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由370元/月提高到592元/月,年均增長8.1%;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2448元/年提高到4659元/年,年均增長11.3%;持續保持了各地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國家現行扶貧標準。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05.43萬人,其中城市45.52萬人,農村59.91萬人,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遼寧創新實施了農村困難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2012年全省53所托管中心投入運營,接收托管對象4300人,為保障托管對象全覆蓋,2012年省政府利用發改資金1.2億元在朝陽、阜新8個縣(市、區)各建設一所面積10000平方米、床位500張的托管機構,實施農村困難家庭中常年病人應托盡托試點,同時省政府按照每人每月400元(含:基本生活補助300元、護理補助100元)標準予以補助,為每個托管機構配備了1臺醫用救護車。
專項事務管理全面發展,多項工作有突破
遼寧正處于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關鍵時期,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對于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激發社會活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發揮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組織管理工作,2018年10月,遼寧省人大在全國率先通過了首部社會組織管理地方性法規——《遼寧省社會組織管理條例》。2014年,遼寧省完成省本級208個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有837名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或退(離)休干部退出了社會組織。2016年,集中開展了省本級脫鉤和直接登記的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組建工作,基本實現應建盡建。先后組織制定了《社會組織登記工作操作流程》等7個規章制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還印發了《貫徹落實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印發了《遼寧省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任職管理辦法》,在全省社會組織中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2018年集中開展了社會組織清理規范工作,省委省政府下發了《全省開展社會組織清理規范專項工作方案》,將清理規范工作與全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相結合,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強力推進落實。大力推進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法人庫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社會組織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
從2013年開始,實施公益性公墓三年建設工程,省財政安排資金1.7億元建設400個城鄉公益性公墓,對8類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實行免費安葬。制定出臺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年海葬量突破6000份。2015年惠民殯葬服務政策擴面增項工作,將農村五保、城市集中供養“三無”、見義勇為犧牲人員、遺體器官捐獻者、無名(無主)遺體納入基本殯葬服務免費范圍,增加了骨灰寄存免費項目。目前,部分地區實現了基本殯葬服務全民免費普惠政策。2016年骨灰江葬、河葬、撒散等參照海葬執行,并實施了骨灰長期免費寄存,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獎勵等政策。6年來,海葬數量近3萬份,節約土地18萬平方米。
基層能力不斷增強,服務難點問題得到緩解
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基層民政能力建設工作。2013年,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意見》。2012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加強民政基層能力建設政策,解決長期制約民政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新突破。2016年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的意見》文件規定,鄉鎮基層民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實現“五化”:機構名稱統一化、人員隊伍專業化、辦公條件現代化、業務服務規范化、經費保障制度化。2018年,省民政廳、編委辦、財政廳、人社廳印發《關于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
目前,遼寧省基層鄉鎮(街道)共配備社會救助專職工作人員5147人,基層社會救助工作“有人辦事”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地緩解。落實上述系列文件,省財政已連續7年每年安排950萬元補助各地低保工作經費,一大批大學生公益性崗位充實到鄉鎮街道低保專干崗位。省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開發低保管理信息系統,為各鄉鎮(街道)配備了專用電腦。目前,全省1531個鄉鎮(街道)共配備社會救助工作人員5481人,平均每個鄉鎮(街道)達到2.8人。基層“缺人辦事、缺錢辦事、缺條件辦事”問題得到一定程度地緩解。
6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政事業,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省長辦公會議多次研究部署推進民政工作,先后成立了留守兒童、地名普查等議事協調機構6個,各縣區均成立了社會救助議事協調機構。省人大制定修改4部民政法規,省政府制定了2部規章,省委省政府出臺重要政策文件50余件。全省民政工作有力推進,形成了團結和諧、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氛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