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麗萍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健康與養老服務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合作舉辦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粵港兩地衛生健康合作發展的開端。而香港福利署在深圳鹽田和廣東肇慶兩家非政府機構營運的安老院舍購買床位,則為解決香港長者排隊輪候床位的難題做了有益的探索。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陳怡霓建議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與養老服務合作。
“港澳長者在香港入住養老院舍輪候時間較長,特區政府有協助部分長者就近在深圳或廣州入住養老院舍的考慮,港澳長者也有訴求。目前,在深圳鹽田和肇慶安老院舍試點購買床位由于沒有解決醫療費用報銷問題,使很多本可以選擇來內地養老的長者望洋興嘆。”陳怡霓對此表示遺憾。
據她介紹,受限于內地醫療技術準入和管理規定,香港醫生無法在內地實施如輔助生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同種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技術等在港已經很成熟的醫療技術。此外,香港部分擁有兩個執業范圍資格的醫師,內地三級醫院只允許其注冊一個專業范圍。藥物和醫療器械準入也有問題。陳怡霓表示:“很多在香港醫療機構可以使用的藥品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不能使用。香港慈善組織捐贈醫院的資金因為國內實施大型醫療器械配置許可制度而無法購買急需的大型醫療設備。”
探索并推動解決粵港澳醫療合作和養老的核心問題,陳怡霓認為可以按照“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分步推進、突出特色”的原則,制定先行先試特殊政策或程序。
試點長者養老和醫療補貼制度。建議特區政府擴大與內地合作試點區域范圍,對有意愿入住內地的長者給予補貼,幫助他們解決費用支付問題。推進養老支付金融創新。建議特區政府在政策層面鼓勵港澳居民購買內地商業養老保險,由內地金融保險機構支付港澳長者在廣東的養老費用。建議特區政府出資或由港澳長者養老金負擔一部分,購買試點區域內符合條件的商業養老機構服務,并在符合條件的試點醫養結合機構內推行“醫養社會保障券”并軌試點,解決港澳長者在廣東養老和就醫的費用支付問題。通過體系建立與醫保試點建設,打造粵港澳醫養結合養老示范工程,并作為跨境合作養老的標桿在全國推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