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目前,我國城鎮基本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格局。然而,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服務起步晚、基礎差、投入少,發展滯后。
“在農村家庭規模縮小、空巢家庭比例上升、勞動力老化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農村養老服務將面臨著比城鎮更大的壓力,農民如何養老已成為新的社會問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臺盟中央副主席連介德說,農村地區由于長期受城鄉二元化發展體制的影響,社會保障體制發展滯后,使得農村老年人在喪失勞動能力之后缺乏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因此養老問題尤為突出。
“我國農村社區養老資金以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投入為主。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不均衡,導致各地在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資金投入存在不均衡的情況,需要建立適度普惠型的農村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連介德告訴記者,除了資金上的不平衡,農村社區養老還普遍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不健全、養老服務內容不完善和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等問題。
“今年兩會,我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的提案。”連介德邊說邊翻提案,向記者解釋提出提案的對策建議。
“農村養老理應堅持政府宏觀引導和社會共同參與。”連介德指出,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養老服務質量提升,為農村社區養老的推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加大財政投入,建立相應的資金監督制度,確保資金真正運用到農村社區養老的建設中。
同時,要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農村社區養老事業,并提供相關的政策優惠,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社會支持網絡。允許社會企業投資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產業,向老年人提供有償服務。在村民接受社區養老服務觀念的情況下,積極采用社會工作的方法,組織村民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養老事業中來。
針對農村養老服務人才短缺問題,連介德建議,一是要建立農村社區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培訓機制,逐步達到管理規范化、服務專業化的要求。二是要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公開招標選擇優質、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根據實際需求培訓養老護理專業人才。三是要利用各地高校資源,加快實現農村養老護理人才的專業化,促進養老護理人才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四是要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與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掛鉤機制,提高農村養老護理專業技術人員的薪酬福利待遇。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