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名頭”一個比一個響 “來頭”一個比一個大 揭開非法社會組織的唬人包裝

時間:2019-03-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

記者從民政部獲悉,截至2019年3月12日,全國社會組織數據系統顯示全國登記社會組織已超過82萬個,其中民政部登記社會組織2300個。廣大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些詐騙人員或團伙卻打著黨中央、國務院旗號,偽造公文、證件、印章,以民族資產解凍、政府扶貧、慈善活動等名義,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引誘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上當受騙,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嚴重危害社會穩定。

不久前,民政部收到群眾舉報,反映“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執法人員立即對該組織進行調查。經查詢社會組織、企業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的官方平臺,查證該組織在上述部門均未進行登記。執法人員調查發現,“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在上海、廣東、福建等十幾個地方設有分院,招募代理分支機構,并出售相關書籍、繪畫、音像等產品,縣級、市級、省級的代理費分別為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同時,只要繳納30萬元,就能擁有所謂“授牌權”,可以向下一級的機構授牌并收費,還可以再通過各地開辦國學班創收,普通人只需要3天,就可以取得“國學教授”資格。

執法人員隨即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責任人張樂群進行詢問,張樂群聲稱,“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副部級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教育委員會”批準設立的機構,他本人則是從國家新聞出版署調去的,別人稱他為“張部長”。

執法人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教育委員會”進一步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教育委員會”也未經登記,但卻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進行活動,打著推廣國學的幌子,騙錢斂財。2019年1月22日,民政部依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教育委員會”及其設立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等相關機構予以取締。

“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的案子不是個例。當前,不少非法社會組織冠以“中華”“中國”“全國”,甚至“亞洲”“國際”等名稱,打著服務“國家戰略”旗號,冒充官方機構騙錢斂財,影響十分惡劣。有專家表示,一個“中華”“中國”“全國”為名稱開頭的組織,就是它最大的噱頭。這些唬人的名頭有助于這些非法社會組織包裝自己,進一步騙取他人的信任,達到其斂財的目的。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介紹,《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與其業務范圍、成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準確反映其特征。全國性社會團體的名稱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準,地方性社會團體的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然而卻總有一些不法分子為了攫取利益,冒充全國性社會組織,通過舉辦論壇、展會等活動,收取高額費用,混淆視聽,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

嚴管才是厚愛。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表示,今后,民政部將一如既往地對非法社會組織采取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非法社會組織活動,并呼吁社會各界積極提供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線索。此外,社會公眾在加入某個社會組織或與其開展合作時,應當首先查驗這個組織是否具備合法身份,比如可以通過官方網站“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chinanpo.gov.cn),或者關注“中國社會組織動態”政務微信號,進行查詢。更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貪圖利益,對一切打著“高額回報、高額返利”旗號的承諾說不,以免上當受騙并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和法律糾紛,更不要知假買假,為非法社會組織騙錢斂財提供方便。如果人人都為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出力、盡責任,非法社會組織就一定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直至無處藏身。

(本報記者任歡)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