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安 娜) 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礎平臺,在城市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2月18日,北京市召開街道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加強新時代街道工作作出部署,這是北京市繼1993年和1996年后,時隔23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會議。2月2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街道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該市立足新時代首個專門面向街道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街道工作,蔡奇等市領導多次深入街道社區調研,研究指導《意見》起草工作,逐字逐句對《意見》進行修改審定。
《意見》突出體現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謀劃四個特點,圍繞“全市如何抓街道、街道自身怎么發揮作用”兩個層面,提出了一整套體現時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發展規律的街道制度安排,以“明確街道職責定位,強化黨的建設、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四項職能和激勵保障措施”作為貫穿文件的基本脈絡和主要內容,在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個方面提出了30條改革措施。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意見》牢牢把握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這一主線,提出用黨建引領將整個街道改革工作統領起來,全面提升街道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領導能力,打造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北京經驗”。通過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讓黨組織自身強起來,增強黨組織的領導力;通過健全城市基層黨建體系、做實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深化推進需求、資源、項目“三項清單”和需求征集、提供服務、溝通反饋、考核評價“四個雙向”,最大限度把轄區資源統起來,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力。
明確街道職能定位。《意見》明確,街道對轄區黨的建設、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四個方面行使綜合管理職能,對轄區內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工作負總責。著力提升街道統籌能力、服務能力、管理能力和動員能力“四個能力”建設。向街道賦予“六權”,包括轄區設施規劃編制、建設和驗收參與權,全市性、全區性涉及本街道轄區范圍的重大事項和重大決策的建議權,職能部門綜合執法指揮調度權,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工作情況考核評價和人事任免建議權,多部門協同解決的綜合性事項統籌協調和考核督辦權,下沉資金、人員的統籌管理和自主支配權。
推進街道綜合執法。《意見》按照《關于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明確街道作為執法主體可以直接開展執法工作,提出進一步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除上級明確要求實行派駐體制的機構外,整合現有站所、分局執法力量和資源,組建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機構,逐步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意見》提出要按照精簡、效能、便民的原則,綜合設置街道內設機構,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將街道原來“向上對口”的20多個科室,精簡為“向下對應”、直接服務居民的“6+1+3”的架構設置內設機構,即黨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設、社區建設和綜合保障6個內設機構和1個街道綜合執法隊,窗口類、平臺類和活動類3個街道所屬事業單位,確保街道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的建設、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實現由行政管理型向為民服務型街道轉變。
著力改善民生。《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通過“整合一條熱線、開設一個窗口、強化三種服務”,著力解決居民群眾揪心事、煩心事。將各類熱線歸集到12345市民服務熱線,建立全市統一的群眾訴求受理平臺,實現事項咨詢、建議、舉報、投訴“一號通”,做到各部門聞風而動,接訴即辦。深化街道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完善網上政務服務辦理,實現就近辦理、自助辦理、一次辦理。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聚焦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就醫、上學、養老、日常生活服務等。
做好街區更新。《意見》提出,按照新一版城市總規,充分吸納規劃師、建筑師和普通居民意見建議,協商制訂街區更新實施方案和城市設計導則,提高街區公共空間品質和服務質量。著力改善居住質量,強化街道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監督管理,暫時沒有條件實施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實行準物業管理,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秩序亂、環境差等問題。
加強社區治理。《意見》明確,社區治理要重點抓四項:一是優化治理體系。做實社區六個委員會,將社區各方力量納入體系中,延伸自治組織和工作覆蓋面。二是持續抓社區減負。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清理社區填報表格、機構、評比和表彰,精簡社區出具證明,整合社區信息系統。同時,建立社區事項準入和通報制度,從存量和源頭兩個方面,減掉社區不該做的各類行政事務。三是自治協商。社區要辦好小院議事廳、居民懇談會、居民微提案,做到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議、自己定。四是隊伍建設。建立以群眾滿意度作為標準的社區工作考核和社區工作者工資增長機制,推行錯時延時、全程代辦、預約辦理和“互聯網+”服務,讓社區干部多到社區走走,多到居民家中坐坐。
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意見》提出,要健全完善激勵保障制度,重點從選人用人、制度保障等方面,為基層干部“送大禮包”。比如,注重提拔具有街道鄉鎮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的干部;探索從街道事業編制人員中選拔街道領導干部、從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中定向招錄一定數量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