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上海社區分類治理助推垃圾分類新時尚

時間:2019-04-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正玲 張 俊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城市每一項涉及全民的動作都在考驗基層社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垃圾分類難度較之禁放爆竹煙花等難度更大,它涉及每個人日常行為習慣的改變。基層社區是如何接手并解決這一難題?日前,在長寧區召開的“新時代上海社區工作法論壇”探討了這一問題。

  由上海市民政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主辦,長寧區民政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承辦的論壇上,長寧、嘉定和楊浦區等多個社區介紹了經驗。

  長寧區以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為抓手,將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小區等小區特點和治理難點,編制形成“三清單一攻略一導則”,即“問題及需求”“社會資源”“公共服務”三張清單和“社區分類治理攻略”“社區分類治理績效評估導則”,為基層社區工作者指明解決難題的方向和路徑,因地制宜地將“繡花”精神和精細化治理的思路融入到垃圾分類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一條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新路。

  在售后公房小區和動遷安置房小區,突出抓好“人”的工作,充分發揮社區志愿者特別是黨員骨干志愿者的作用,聚焦上班族、承租戶、家政人員、兒童、有意見居民等“五類重點人群”,通過反復上門走訪、“小手拉大手”、自編情景劇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引導,手把手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分類,并通過現場值守促進自覺分類,真正使居民成為垃圾分類的主體,使廣大群眾“既愿分、也會分”。

  在大多數高層商品房小區和涉外商品房小區,突出發揮業委會和物業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推動樓層內“撤桶”,暫時無法全部撤除的,逐步實施“減桶”或“加桶”,盡可能在“兩難”中找到“兩全”辦法。同時,在垃圾箱房改造過程中開展各種協商,各負其責、聯動協同,在有些小區,垃圾箱房甚至已經成為了新的居民社交空間。

  而在老洋房小區,針對老式弄堂比較狹窄,先天不具備設置垃圾箱房的條件,創新實施了“上門收集”模式,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和措施清單,實現“一類型一辦法”“一小區一方案”。

  目前,長寧區實施“兩定”(即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小區,居民參與率超過95%,投放準確率超過9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43%,垃圾分類新時尚正在長寧蔚然成風。

  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在會上說,垃圾分類不僅僅是一個生態環境議題,更是一個社會治理議題,關鍵在共建共治共享,核心是全社會參與。要堅持以群眾為主體,讓每個居民群眾都投身其中、當好主角,從“遲疑的觀望者”變為“積極的行動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1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