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琢
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觀上要求民政部門承擔更艱巨使命,發揮更有力作為。但是部分地方的民政工作卻出現了動力不足現象,亟須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過程中,加快形成推動民政事業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機制。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加快發展民政事業。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指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民政工作作為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是國家治理體系中最需要加長、加厚、加力的關鍵部分;民政工作涉及的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城鄉社區治理、區劃地名和社會組織管理等業務,都是國家治理能力中最基本、最基礎并且迫切需要加強、夯實、提升的部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這實際就是要求,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民政、發展民政。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把民政工作納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統籌安排,一體推動。民政部門也要更加積極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工作,接受領導,并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加快健全政策法規、優化整合資源配置,使民政工作在制度建設層面更加科學完善,在制度管理層面更加法治化、智能化、規范化、專業化。這樣,民政事業就會在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獲得強大的向上升、向前進的力量。
在繁榮文化進程中加快發展民政事業。民政部門是“人民群眾的組織部”,民政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對于民政干部隊伍和民政服務對象來說,彼此相通的精神狀態很重要,共同認可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很重要。文化具有傳遞文明、規范人的行為、凝聚社會力量的作用,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具體到民政工作,也是如此,大力建設和豐富新時代民政文化,同樣也發揮著規范行為、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從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從幾十年來民政工作歷史實踐中,從老一輩民政工作者的風范中,從基層廣大先進工作者的典型事跡中,持續不斷地汲取營養、提煉精髓、升華品質,最終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高度認同感的新時代民政文化,形成推進現代民政事業持續發展的文化支撐。民政文化的力量,將是更恒定、更持久的力量。
在總結經驗過程中加快發展民政事業。經驗是以往工作過程中總結形成的規律性認識,可以保障未來的工作實踐更有準頭、更有力度、更有效果。因此,經驗也是一種可以推動現實的巨大力量。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政工作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需要我們認真地梳理和汲取,特別是近幾年來民政事業長足發展過程中總結提煉的寶貴經驗,是民政系統在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中形成的,是在革弊鼎新、攻堅克難的奮斗歷程中形成的,是在有力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形成的,尤其值得我們銘記在心,切實遵循。在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上,黃樹賢部長把這些經驗總結提煉為6條:必須始終把理論武裝放在首位;必須始終將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作為工作重心;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始終貫徹“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工作方針;必須始終以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必須始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六個必須”的經驗,是以往民政事業發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未來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我們要謹遵恪守,奮斗向前。
在更密切地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獲取力量,在繁榮民政文化的進程中匯聚力量,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中增強力量,民政事業就會進一步充電加油,開足馬力,揚帆遠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