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長寧縣探索『三個一』關愛計生特殊家庭老人

時間:2019-05-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黃 瑤

  我國老年人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隨著年歲增高,計生特殊家庭老年人在基本生活和情感慰藉方面遇到越來越多困難。據四川省宜賓市相關統計,僅其所轄長寧縣就有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4327名,其中,失獨老人、傷殘老人305名;有集中供養需求的210名,有日間照料需求的1235名,有居家服務需求的2882名。

  為破解計生特殊家庭老年人養老問題,宜賓市率先在長寧縣探索實施“三個一”關愛模式,采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方式,為這些特殊老年人撐起幸福無憂的晚年生活。

  編織一張“基本生活服務網”

  針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養老意愿,長寧縣分類提供機構集中供養服務、社區托養服務、居家上門支持服務,鋪設了一張滿足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機構、社區、居家基本養老需求的服務網絡,實現供需平衡、精準對接。

  公辦機構兜底。長寧縣依托19個公辦敬老院,建設計劃生育家庭集中養老服務中心,為計生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巡訪探視等養老照護服務。結合個人以及家庭意愿,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計生特殊家庭中的傷殘老人、失獨老人免費入住公辦敬老院,提供“吃、穿、住、醫、樂、葬”一體化養老服務。

  社區居家支撐。長寧縣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建成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6個,為計生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運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有針對性地提供助醫、膳食供應、個人照顧等養老服務。

  社會養老補充。長寧縣將民辦養老機構作為計生特殊家庭養老照護補充形式,對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給予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專項扶持政策。政府與養老機構商定入住優惠額度,優先吸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入住,建立起市場運作、政府監管的“自給制”養老模式。

  開通一條“綠色健康通道”

  長寧縣有效整合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機構、養老機構、社會組織、志愿隊伍等多方力量,共同發力為養老服務事業保駕護航。

  派駐醫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集中養老服務中心派駐醫生,定期為集中供養老人進行基礎體檢,做到“有病早預防、治病能及時”。

  開展慢病管理。對于分散居住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每月上門隨訪,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建立慢病管理臺賬,掌握病情進展,協助及時就醫。

  實行“兩免四優”。全縣公立醫院對失獨家庭老人開通就醫綠色通道,實行“兩免四優”,即“免掛號費、免診療費”和“優先掛號、優先診斷、優先取藥、優先住院”。

  打造一支“專業服務隊伍”

  加強養護隊伍建設。對養老照護人員、計劃生育特殊老人家庭成員進行醫學、護理、急救知識培訓,提升老年照護能力,累計開展分散培訓、上門培訓共計820余次。

  發揮老年協會作用。鼓勵和引導老年體育協會、老年門球協會、老年舞蹈隊等20多類老年協會,通過組織開展“送文化進社區”“送服務到家”等活動,積極參與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為老服務。

  豐富志愿服務隊伍。長寧縣建立縣、鄉、村三級黨員服務隊,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的形式,定點聯系、幫扶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組建醫療志愿服務隊,開展“關愛在身邊”義診活動21次、上門問診400余次。組織巾幗志愿服務隊和社區志愿服務隊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提供上門探視和家政服務。

  長寧縣“三個一”模式猶如雪中炭,讓計生特殊家庭老人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濃情關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5.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