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三位女市長的特別關注 老人孩子殘疾人都不能落下

時間:2019-03-1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馬麗萍

  每年兩會,都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女委員,她們履職盡責,建言資政,綻放出別樣風采。在記者采訪的眾多委員中,就有三位顏值與智慧齊“擔當”的女市長。今年,她們的提案分別關注老年人、孩子和殘疾人,為民愛民情懷溢于言表。

  發揮村醫作用

  打通農村健康養老“最后一公里”

  關注農村養老問題,對于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長陳文華并不是第一次。“由于分管衛生工作,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是基于新余市在農村醫養結合方面做的一些探索工作。”據陳文華介紹,新余市在推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采取“黨建+頤養之家+曉康診所+志愿服務”的做法,具體來說,就是依托農村現有資源,在每個行政村建設居家養老設施——頤養之家,由村支書、村主任或村小組長作為頤養之家責任人。同時,投入4000余萬元在全市建成400余所公有產權的村衛生室——曉康診所,曉康診所與頤養之家共建或相距很近,以便開展居家養老相關的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并整合全市醫療服務志愿者資源支持曉康診所在村服務。

  在陳文華看來,“這是一種‘花小錢,辦大事’而且財政夠得著、鄉村擔得起、老人也受益的合理運行模式。”陳文華表示:“在村醫服務能力建設上,我們下了不少功夫。如建立衛健系統領導干部掛點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建立二級及以上醫院醫生牽手幫扶曉康診所制度,還對開展農村志愿服務做了一整套工作制度等等。”

  在陳文華看來,打通農村健康養老“最后一公里”,要從“建設好、利用好、發展好”的思路出發。建設好,就是要充分利用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各級財政予以補貼,將農村養老和醫療服務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利用好,主要是對農村醫療公共服務支援居家養老的傾斜,實現“1+1>2”的效應,改變農村養老健康理念缺位的現狀。發展好,從整合政策資源,加強民政、衛健、醫保、財政等部門協同,智慧信息平臺建設和有力的人才支撐體系等方面著手。

  設立社區家庭學校

  加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

  去年關注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渭南市副市長高潔仍將目光鎖定在孩子身上。

  “我們的國民教育依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支撐,后兩者都有法律規范、現代技術的指導與支持,而家庭教育幾乎是自然原始狀態,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對孩子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對于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力教育、輕心理健康,缺乏科學教子知識、過分溺愛或簡單粗暴等問題,高潔深感焦慮。

  “如何落實好總書記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求,需要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共同努力。”高潔表示,要加強頂層設計,由國務院出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相關文件,明確具體政府部門的責任,制訂出臺家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計劃,盡快使家庭教育在全社會引起高度重視。高潔建議,民政、衛生等部門利用結婚登記、婚檢等機會,開辦準爸準媽課堂,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家長科學教子水平。對于目前在社區層面開設的“家長學校”,將其提升為“家庭學校”,由婦聯牽頭,民政、教育、衛生、共青團協同,著重在家庭和諧、情緒管理、心智成長、心理健康上對家庭成員進行咨詢、培訓,開展常態化工作。

  構建科學幫扶體系

  加強殘疾人保障工作

  “殘疾人最大的壓力不僅是心理自卑,更是來自成年后社會的不認可和不接受,他們的生活面臨重重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副市長杜明燕在去年兩會上就為殘疾人提高補貼進行呼吁。

  針對殘疾人保障工作仍存在保障體系不完善、保障內容不健全、保障措施不細化等問題,杜明燕開出了“藥方”:首先,為所有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單獨提供生活扶助金、醫療大病扶助金、居家養護補貼金、抵消物價上漲的足額物價補貼金等,給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提供與其贍養者經濟收入脫鉤的兜底保障。其次,在醫保中提高所有精神和智力類別致殘疾病患者的門診大病醫藥報銷檔次和數額,并為其提供門診服藥補貼。再次,為殘疾人陪護人員提供免費的市內交通和地區間交通費用折扣待遇。同時,提高重度殘疾人父母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金額,達到失獨父母的水準,等等。

  關愛老人,關愛孩子,關愛殘疾人,三位委員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弱勢群體。她們是全國政協委員,是一方“父母官”,她們同時又為人母、為人女,她們愿意將自己的目光持續投注到這些真正需要關注的人群身上,用自己的“溫度”表達為民愛民的赤誠之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3.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