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打通治理微循環 增強服務針對性
——長沙市創新“三社聯動”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

時間:2018-12-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既要縮短政府與群眾之間的“物理距離”,更要拉近兩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在湖南省長沙市,以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為目標,健全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三社聯動”機制,正在成為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改革創新就是要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長沙市民政局局長陳昌佳說,“三社聯動”關鍵在于有效整合、壯大、發動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力量,發揮他們的優勢和作用,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能力,改善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長沙市瞄準“三社”復合領域推進“聯動”,構建對接機制與平臺,打通社會治理微循環,增強為民服務針對性的探索,成為黨的十九大召開后地方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樣板。

瞄準問題尋求新突破

近年來,長沙市堅持做強“三社”主體,構建培育機制,通過大力發展社會組織、加快社工隊伍建設、強化社區自治服務力量,形成了一套社區治理的流程與方法。但隨著探索深入,如何推動社區居民服務需求與社會組織服務供給之間的契合,暢通政府資源、社會資源與“三社聯動”項目匹配的渠道,也成了一道無法回避的難題。

長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促進供需對接、提升服務資源整合力度上尋求突破。”

“最初想到了一個樸素的理念,通過做一個類似于招商的物理對接平臺,把運行機制、內部資源進行整合,讓群眾的需求、惠民的項目有對接的載體。”長沙市民政局副局長伍仁華說,從2016年開始,市本級每年召開一次“三社聯動”社區服務供需對接會,開始還怕冷場,最后發現這種擔心都是多余的。

每年形成的《社區服務需求手冊》《社會組織(社工機構)服務供給手冊》《項目資源發布手冊》和具體數據證明了各界的參與度。2018年第三屆對接會就有96個街道、614個社區、161家社會組織(社工機構)參與現場對接,發布可鏈接資源2600多萬元,現場簽訂782個社區服務意向項目。這組數據幾乎是2016年、2017年兩年的總和。

同時,實施線上對接“不關門”。社區、社會組織、社工通過微信公眾號進入配套建設的網站,發布自己的供需信息,查詢項目資源,開展適時對接,進行互動交流。“有效的對接機制,不僅廣泛對接了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還精準對接了社區居民的服務需求。”長沙縣星辰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江鳳齡說,處于成長期的社會組織需要這樣的平臺“孵化”,既是引導,更是實戰。

微觀治理提升針對性

“三社聯動”是政府讓渡空間的結果。長沙市構建供需對接機制,搭建線下、線上及常態對接平臺,通過各類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在補齊社區專業化服務短板的同時,也在提升其微觀治理的針對性,一定范圍內從源頭上解決社會問題。

“‘三社聯動’不僅打通了黨組織與各類社會組織之間的微循環,更優化了基層治理模式,將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天心區木蓮社區黨支部書記肖曉輝說,目前需求旺盛的居家養老、調解糾紛、慈善互助、文化娛樂等工作,由專業化更高的社會組織承接能達到社會治理更精細、服務群眾更便捷的效果。

今年6月1日,木蓮社區引進天心區暮云小蜜蜂志愿者協會,開展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少兒黨建”、以非公企業為主體的“青春黨建”、以社區老黨員為主體的“花甲黨建”三個黨建單元,著力構建資源共享、統籌互動的社區黨建新格局,累計服務社區轄區居民2000人次以上。

在長沙縣,“黨建+社工”“一核心三引領”的服務模式,以黨建為核心,通過價值、服務、專業引領為主要內容,實現了“三社”有效聯動。長沙縣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戴勝宇說,社會組織在社區是助手和橋梁,最大化鏈接資源為社區服務,有根有魂,能落在實處;通過激活社區里沉睡的力量,培育社區社會組織變成服務社區的助手,即便引進的社會組織離開,服務能力、服務質量也不會像彈簧一樣彈回來。

幫助解決個性問題、修復社會功能、促進社會融合,也是“三社聯動”發揮的功能。天心區寶塔山社區與專業社工打造“彩虹驛站”服務項目,為殘障人士開展了社區康復、情緒輔導、社區融合、賦能賦權等服務,讓許多殘疾人奮發圖強。殘疾人劉愛華結婚3年丈夫患病去世后,靠賣豆腐串把孩子養大,她說這一路得到了社區和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一定會自立自信、陽光生活。

清晰路徑更加利執行

“長沙市打造‘三社聯動’模式,已經在平臺建設上實現發布、申報、評審、督導、驗收五統一。”陳昌佳說,新機制不僅打通了“三社聯動”操作層面的瓶頸,更是實現了社區服務需求、社會組織服務供給、社區服務資金資源的良性互動,讓路徑更加清晰,執行更有依據。

目前,長沙市已經建立市、區縣、街道、社區四級聯動服務機制,做到項目構建在社區、資源整合在社區、服務實施在社區、評價監督在社區、人心凝聚在社區。今年5月底,長沙首次發布“三社聯動”項目實施情況排行榜,亮出2017年“三社聯動”項目社區落地實施“成績單”,展示社會組織“服務力”,一批直接服務居民的項目脫穎而出。2016年和2017年共打造示范項目153個,2018年預計將打造60個左右的示范項目。

為了避免資源“碎片化”,長沙市還建立服務資源的整合鏈接機制,將養老、環保、助殘、社區建設等項目列入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范圍。近三年,全市各級各部門共計投入資金超過3億元。對每個城市社區每年安排20萬元惠民項目資金,由社區居民通過民主程序決定用于購買社會組織和社工機構的專業服務。

與此同時,最大力度整合市場資源,各級孵化基地為社會組織牽線愛心企業50余家,整合資源1000余萬元,市慈善會每年為社區募捐社會資源達250多萬元,用于 “三社聯動”服務項目。新機制成為社會組織、社工隊伍發展壯大的引擎,全市社會組織超過5200家,持證社工達4000人,40%的社區工作人員持有社工師證。

實踐證明,長沙市的 “三社聯動”模式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已越來越流暢,它的生命力是實實在在辦好事、做好事,它不是一個固定模型,而是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2.1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