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煒霞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由政府主導,民政牽頭,聯合司法、公安、教育等部門和團市委、婦聯等群團組織,建立起兩個“三合一”工作機制,將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流浪未成年人三種對象“三合一”,把民政兜底救助、婦聯等成員單位維權教育、社工義工關愛幫扶三股力量“三合一”,著力破解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困局。
關愛保護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目前,欽州市有農村留守兒童29700多名,約占農村戶籍未成年人的3%。農村留守兒童厭學、輟學、自我封閉、監護缺失、生活困難等問題日益凸顯,他們的生存、發展和安全問題已成各級政府亟須妥善解決的突出問題。
為確保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有效、有力、有序開展,欽州市各級政府把健全關愛保護體系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各級人大常委會列入2018年監督工作計劃,安排進行跟蹤檢查,市民政局聯合團市委、婦聯、教育等部門進行廣泛深入的專題調研和對各縣(區)落實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進行跟蹤督查,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重心下移,對工作調研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緊盯不放,著力研究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生活、心理健康發展以及發展地方經濟、創造返鄉就業機會、減少留守兒童等問題。
完善關愛保護工作機制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領導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建立兩個“三合一”工作機制,強力推進關愛保護工作。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控輟保學制度,落實控輟保學“雙線四包”工作機制和“三級聯動”防護網絡,壓實政府、部門、學校、家長控輟保學責任。創新涉案未成年人幫扶機制。市救助管理站聯合欽南區檢察院實施“靈動海豚”流浪未成年人和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引入專業心理咨詢機構為涉案未成年人、部分未成年被傷害人和證人以及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疏導、行為矯治、個案跟蹤和家庭監護培訓教育等服務,幫助流浪未成年人及涉案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回歸家庭。截至目前,項目共為31組問題少年、7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個案服務,共提供心理咨詢服務174人次。
強化關愛保護體系建設
欽州市多渠道籌集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經費1390多萬元,用于鄉村少年宮建設及運轉、“兒童之家”運轉、留守兒童福利體系建設、兒童福利設施建設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經費項目。
目前,民政部門掛牌成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5個;教育部門建成使用農村寄宿制中小學121所,入住留守兒童5145人。全市所有行政村(居)配備1名兼職兒童福利督導員,45個鎮(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站,450個村(居)民委員會創建“兒童之家”,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指導中心10個,80多個派出所的民警聘任為轄區學校法制副校長。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綜合信息平臺,及時完成信息錄入、數據更新、審核報送、匯總分析等工作,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電子信息臺賬。
加快部門資源整合
在欽州市政府主導下,民政、司法等部門和團市委、婦聯等群團組織,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發力,29721名登記在冊的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監護,6573名輟學兒童回歸課堂。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輟學人數由241人下降至0人,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辦公室文件通報精神,欽州市控輟保學工作排在全區前列。
此外,市民政局聯合市婦聯,通過政府購買社工專業服務方式,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參與關愛保護工作,提供農村留守兒童監護責任監督、學業輔導、心理疏導、行為矯正等專業服務,形成了全社會主動關心、積極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局面。
落實關愛保護救助政策
采取農村特困供養、農村低保、臨時救助等方式,幫助2913名農村困境留守兒童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通過教育救助方式,資助19108名農村困境留守兒童寄宿生活費補助2290多萬元,學前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戶留守兒童享受免保教費資助。整合保險、應急救助及慈善援助等資源,形成農村困境兒童醫療保障合力,落實醫療康復保障。加大就業技能、崗位技能、創業技能培訓力度,促進農民工創業就業。大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對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民工,幫助其本人及家屬落戶;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農民工,通過實物配租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租賃補貼等方式,滿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通過這些措施,為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返鄉就業和監護照料未成年子女創造有利條件,逐步減少兒童留守問題。
欽州市還注重加強各級黨政干部、農村群眾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切實履行相關法律責任。市民政局利用“網眼看欽州”網絡宣傳品牌,開展了“網眼看未保”專題活動,發動和引導全社會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