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葉金鑫 湯愛萍
廣東是社會組織大省,目前,全省登記注冊社會組織6.5萬多個,數量居全國第二。近年來,廣東省積極探索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培育發展和依法管理力度,為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環境。但也有一些非法社會組織扯著服務“大灣區”建設、“軍民融合”等旗號,開展行騙斂財、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等非法活動,給社會和人民群眾造成不良影響。
為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廣東省從今年4月4日起在全省范圍內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籌劃早、展開快、動作實,取得階段性工作成效。截至目前,發現并掌握全省各類涉嫌非法社會組織156家,公布111家,依法處置104家,其中,取締7家、勸散62家、自行解散23家、引導登記5家、移送公安機關4家、其他處置3家。
部門聯動齊發力
3月28日,民政部、公安部聯合召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部署工作視頻會議后,廣東省民政廳立即與省公安廳召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第一次聯席會議,研究部署全省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相關工作。
4月4日,省民政廳、省公安廳聯合召開全省視頻會議,省民政廳廳長卓志強作動員部署,明確工作目標和思路,提出具體要求。會后,及時成立協作領導小組、專項行動辦公室,制訂下發行動方案,以健全的工作機制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聯合執法強攻堅
為開展好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廣東省民政廳制定印發《取締非法社會組織工作指引》,進一步完善政策依據,規范取締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加強與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先后組織6次情報會商。敢于較真碰硬,強化協作、上下聯動開展聯合執法,共處置各類涉嫌非法社會組織104家。
突出抓好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惠州市等重點地區,開展現場督查指導,并及時匯總通報階段進展情況,對組織有力、成效明顯的予以表揚;對進展遲緩、效果較差的進行通報批評,確保全省專項行動同步推進。
搜集線索有針對
充分利用上級友鄰通報、下級報告、社會舉報、網上搜索、活動排查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線索信息,推動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廣東省民政廳設立舉報電話、郵箱及郵寄舉報材料地址,并開展“隨手拍,有獎舉報”專項活動。根據搜集到的線索,工作組深入非法社會組織窩點,摸查情況,實地取證,組織會議進行研判,有針對性地制訂打擊整治方案,迅速實施,一舉取締。
營造輿論創氛圍
廣東省民政廳還制訂出臺專門的宣傳工作方案,利用民政信息網、微博微信公眾號、專題簡報等渠道,及時跟進并公布行動進展情況,發布新聞通稿、網上公告,加強對外宣傳。印制8000余封《給人民群眾的一封信》,貼在小區宣傳欄,送到居民群眾手中,指引大家識別非法社會組織,呼吁共同參與專項行動。組織青年志愿組織走近群眾,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宣傳活動,確保專項行動家喻戶曉,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輿論導向。
下一步,廣東將繼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把握民政部、公安部的工作部署要求,把工作做實做細,集中力量打擊省級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市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大的非法社會組織,確保打擊整治任務在廣東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有效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