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那是一個盛夏,天熱得像下了火,一名60多歲滿身污穢、身負重傷的流浪老人來到黑龍江省林口縣救助站。老人傷勢特別嚴重——腸子外露,因腐爛而臭氣熏天,不斷哆嗦著、呻吟著。
“得趕快救治!”迎上去的是林口縣救助站原站長李燕敏,如不及時救治,老人的傷情會迅速惡化。他當即便把老人送到縣醫院進行搶救。老人住院期間,李燕敏不但陪伴就醫換藥,為他清洗全身,還給老人換上自家拿來的干凈衣物,像照顧自己的父親一樣照顧著老人。
等老人病情好轉,李燕敏又開車把他送回老家,在此之前,他便調查清楚老人無兒無女、在外流浪多年的情況,并和當地村委會進行協商,對老人進行了恰當安置。
分別的時候,沉默多日的老人突然落了淚,雙手緊緊握著李燕敏的手,不住地反復呢喃:“好人啊!恩人啊!”
這樣的情境,在李燕敏25年的救助工作中,不斷上演。
面對比這難得多、苦得多的工作,李燕敏累嗎?怕嗎?李燕敏用一生給出了答案。
面對流浪乞討者的最美逆行
由于長期孤獨和流離失所,流浪乞討人員往往表現出膽小、多疑、內心封閉或扭曲、性格怪異,不愿與別人交流的特點。只有用情用愛才能叩開他們的心扉,李燕敏深知這一點。
2014年12月的林口天寒地凍,人們在家里貓冬,救助站的流動車慣常巡邏。
在火車站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蜷縮著一位約50歲的女性,身上穿著單衣,右手殘疾,左手放在兩腿之間,臉上還有凍瘡留下的瘡痂,縮成一團瑟瑟發抖。
接進救助站后,她神情呆滯,任憑你千言萬語她就是不吭一聲,以至于工作人員懷疑她是聾啞人。
李燕敏回家取了妻子的棉衣棉褲讓她穿上,又溫和親切地與她拉家常:“妹子,別怕,我比你大,你就把我當成你哥哥吧!有什么困難,你直接說,哥幫你解決。”
經過反復耐心交流,流浪女才磕磕巴巴地說,自己叫孫萍(化名),滴道人。其他的,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妹子,想家了吧?”“我想家,太想回家了,你能把我送回家嗎?”提到回家,孫萍突然哭得像淚人兒一般。
為了圓孫萍的回家夢,李燕敏一方面通過公安部門戶籍網絡查找,另一方面通過雞西救助站調查核對,經歷近兩天的查找,終于,雞西救助站打來了電話:是滴道區的,精神異常,于2012年離家出走,在外流浪兩年多。兒子在外地打工,丈夫和她離婚多年。
經過和雞西市救助站及滴道區政府協調,孫萍被安置在雞東精神病院。李燕敏臨走時,這個癡癡傻傻的流浪女,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目光中充滿了感激和不舍。
或許普通人永遠無法體驗那種特殊工作的艱難,也無法了解那些特殊人群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面對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渾身散發著腥臭氣味的流浪乞討者,絕大多數人會皺著眉頭,捂著鼻子,避而遠之。而李燕敏卻總是逆行而上,用真情溫暖著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用愛開啟他們的新生活。
怕,也會怕;管,一定要管
如果說接觸和照顧又臟又臭的流浪乞討者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更加艱難的是接觸和照顧攜帶危險病毒的患者。
2017年3月,林口救助站接到了由北京救助站送回的村民程運(化名)。交接時,北京救助站告知此人身患心臟病,更令人擔憂的是他還患有梅毒。
李燕敏驅車把他送到林口縣醫院,然而因為病情特殊,沒人愿意陪同照顧。李燕敏便全程在縣醫院陪同,聯系醫護、辦理手續、送診檢查……
兩天后,程運還是去世了,李燕敏成了陪在他身邊最后的人,用真情與陪伴送他人生最后一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梅毒、艾滋病、肺炎……種種令人聞之色變的傳染疾病,流浪乞討人員都有可能攜帶。然而不管是為了社會公眾的健康安全,抑或對流浪者本人生命的保障,都需要有人不畏疾病、迎難而上,李燕敏就是這種人。
當有人問李燕敏:“接觸這類病人,你不怕嗎?”他總是笑一笑:“怕,怎么可能不怕,但我們能不管他們嗎?”生而為人,說一點恐懼心沒有那是假話。但正是“不能不管”的責任心,25年來,老李在各種困難面前都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兒。
25年,2000多救助案例,記錄了他的一生
為了盡可能及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讓他們少遭罪,李燕敏代表救助站和出租車協會、環衛公司建立協作機制——出租車司機和環衛工人如發現有流浪乞討人員,每次獎勵50元錢;
為了讓身患重病的流浪乞討人員能及時就診,不延誤病情,他與縣人民醫院簽訂了醫療救助協議,建立站院聯動機制,實行“先救治、后結算”;
為了讓“三無”流浪人員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家”,他與有養老資質國家審批的養老機構簽訂協議,設立流浪乞討人員托養機構,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就安置21名流浪乞討人員入住敬老院;
為了從源頭上開展救助,他帶領救助站工作人員在全縣176個行政村開展主動排查,為家庭變故、因災致貧、困難殘疾人、危重病人等特殊家庭,送去米面油棉衣棉被等物資……
近年來,救助站每年的救助人數都在上升,現在年救助量達210人次,從未發生過一起責任事故。
李燕敏的救助檔案從1994年開始一直記錄到2019年5月,裝訂整齊、要件齊全。2000多例救助案例都有案可查,明明白白,一絲不茍。
今年5月28日,早上李燕敏還與同事去鄉鎮敬老院核查入住人數,下午還在單位處理求助人員郭士彬的救助事宜。下午4點20分,他感覺心臟不適,請假回家吃點藥。然而沒過幾分鐘,老李的鄰居跑到單位報告:“李燕敏去世了。”
他像個陀螺一樣,為他熱愛的救助事業,每天為流浪乞討人員旋轉著,旋轉著……直至生命盡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