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張家港市打造社會救助“中央廚房”

時間:2019-07-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馮 佳 通訊員 佟春艷

  前不久,江蘇省張家港市市民李先生來到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前來咨詢教育救助的相關事項,中心工作人員張婕詳細了解了李先生的家庭情況,并把他女兒的教育救助申請上傳到了“社會救助管理平臺”直接轉辦給市教育局。這個剛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已經辦理了196例救助申請,分辦轉辦到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門,審核通過191例。方便、快捷的服務,得到了困難群眾的一致好評。

  “各自為政”轉為“握指成拳”

  整合救助資源

  救助政策分散化、救助信息壁壘化、救助資源碎片化一直是阻礙社會救助效率提升的“攔路虎”。為最大化地整合救助力量,使群眾享受最便捷最高效的救助服務,張家港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創新開發、上線運行社會救助管理平臺,對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民政、教育、人社、衛健、醫保等救助業務主管部門的資源共享共通,形成市、鎮、村三級縱向貫通,同時對接專業社工組織、慈善組織,鏈接愛心企業和愛心個人的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形成合力救助的大救助格局。

  “兩庫兩單,可以實現供需無縫對接。”中心負責人陶靜華向記者介紹了救助平臺困難人群基礎信息庫、關愛援助項目庫、政策清單和幫扶清單。基礎信息庫收錄了全市低保、低保邊緣等8大類困難群眾近1萬多條基礎信息,并實行動態管理、每月更新;關愛援助項目庫針對其實際需求設計心理撫慰、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方面的服務項目,目前已整理了4大類24小類的服務項目;政策清單集成了各救助主管部門的社會救助政策,目前系統內已收入了8個部門的43條救助政策;幫扶清單是將系統內的困難人群按戶每年整理救助檔案,內容包括困難家庭的基本情況、需求評估情況、致貧原因、受助情況等,將困難群眾的受助信息進行綜合統計,還可以有效避免重復救助和遺漏救助。

  “事后救助”轉為“主動救助”

  提高救助時效

  近日,低保戶張先生收到了民政部門發放的2835元臨時救助金,這距他被確診患有結腸惡性腫瘤僅僅過去十多天。

  張先生家住張家港市經開區(楊舍鎮),家中還有一位智力殘疾的兒子,父子二人僅靠低保維持生活。5月16日,張先生被醫院確診為結腸惡性腫瘤,醫院將他的基本信息及病歷上傳至市衛健委全民健康平臺。5月29日上午,社會救助管理平臺發出“因病致貧”預警,工作人員在接到預警后迅速將信息推送給楊舍鎮民政辦。5月29日下午,楊舍鎮民政辦確認張先生“因病致貧”預警情況無誤,隨即為他申請市級臨時救助。5月30日,市民政局完成審批,發放臨時救助金2835元,解決張先生在治療期間的基本生活問題。

  張先生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救助,得益于張家港市社會救助平臺的“預警”功能。張家港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對“基礎人員信息庫”人員進行風險監控,一旦出現問題,這些人的救助信息便會自動上傳到平臺,并發出“因病致貧”預警。將事后救助轉為主動救助,工作前置、介入提前,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家庭的困難。

  “群眾跑腿”轉為“數據跑路”

  形成工作閉環

  張家港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的前身是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在強化原有職能的基礎上,通過實體化運作率先實現社會救助申請線上線下“一門受理”全覆蓋。線下在原鎮(區)“一門受理”窗口的基礎上,市級增加了救助服務中心窗口受理點,同時在每個點都布置了救助一體機進行線上申請和政策查詢、救助申請辦理過程跟蹤和辦結結果查詢。線上困難群眾可通過救助關愛網、微信公眾號進行救助申請和政策查詢。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救助申請,最后都會直接進入社會救助管理平臺中心數據庫,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統一受理后,再根據家庭申請的具體救助業務分辦、轉辦到各救助業務主管部門、鄉鎮或社會組織,并對辦理過程進行追蹤、對社會組織服務過程進行監督,確保辦理、服務結果第一時間反饋至平臺,困難群眾也可通過窗口和網絡查詢辦結結果,形成由受理、預審、轉辦、反饋、辦結、查詢、追蹤等部分組成的救助工作閉環,實現救助申請信息在部門與部門之間線上傳遞,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調辦”,由“群眾跑腿”轉為“數據跑路”,形成救助工作閉環。

  3月27日,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社會救助管理平臺接到來自大新鎮唐女士通過救助平臺發來的一條信息,稱她的兒子患有二級精神疾病卻拒絕治療,給家庭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中心第一時間將該預警推送到大新鎮民政辦核實情況,在接到情況屬實的回復后,中心將該求助信息通過平臺轉辦至社工服務機構,并根據其家庭實際情況鏈接心理專家進行個案服務,通過心理專家的介入,逐漸增強了患者的病識感,使他愿意回歸醫療系統接受疾病治療。唐女士說:“要特別感謝社會各方的幫助,目前會全力以赴協助兒子康復,爭取讓他早日重返社會,過上正常的生活。”

  張家港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范一明說:“全面、及時、精準、公平,是社會救助的服務理念。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我們要帶著感情、多動腦筋、多花心思,變被動為主動,盡其所能、竭盡全力地為困難群眾著想,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1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