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堯
只有好酒才能作陳釀,只有好服務才能孝養老人。
四川瀘州這座全國聞名的千年“酒城”如今又有一個新面貌。自2014年7月瀘州市被列入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以來,當地老年人的幸福感與日俱增。酒可溫,湯勿涼。人在家中坐,在“一碗湯”都不會涼的時間里,瀘州市傾力打造的立體養老服務會快速送到老人們家中。
構建體系,解基礎之弱
38攝氏度的高溫下,車來車往的建設工地既繁忙又有序,顯得更加熱火朝天。四周一座座高檔商業住宅區彰顯著這座城的活力和魅力,而在高檔社區環抱中的這片工地,未來將建成擁有4000張床位的養老社區。一邊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一邊緊鄰一江兩公園,難怪這里是全城地價最貴的地段之一?!耙巹澲?,為保證養老社區的實際運投效果,瀘州市委、市政府專門由市屬國有企業西南醫投投資運營春江酒城嘉苑養老社區項目,塑造川渝滇黔結合部‘醫養結合’新典范?!闭勂疬@個冉冉升起的新星項目,瀘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彭光磊自豪地說。
大城市老年人口總量巨大,且持續增加,在低齡老年人口數量占優的情況下,目前仍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 5年前,瀘州市委、市政府趁機謀篇布局,一張藍圖繪到底,針對養老頂層設計、基礎建設、行業互動中存在的各自為戰、頭重腳輕等問題,集中力量構建養老服務體系。
瀘州市民政局局長黃月桂回憶:“當時我們就想,要優先發展好養老事業,把最好的最優質的服務獻給老人們!”
本著這樣的初心,在短短幾年內瀘州就出臺了《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等26個政策文件及《健康養老服務設施布點規劃》等5個養老規劃。204個養老機構、303個農村幸福院、377個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630個基層老年人協會、3.3萬張養老床位……大批養老設施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從城市到農村,從社區到家庭,分類分級夯實養老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早年間“一床難求”的難題。
考慮到醫養結合的需求,瀘州市根據自身條件,借力排名全省第二的醫療資源,充分發揮西南醫科大學等重點醫學院校帶動作用,支持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互補合作,疏通了醫保報銷等政策壁壘。黃月桂說:“醫療問題不解決好,老人的晚年生活肯定幸福不了。我們不僅為全市所有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還給他們建立健康檔案,提供持續的醫養服務。同時,全市安排24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護理服務,32個養老機構增設醫療機構,139個養老機構與鄉(村)衛生醫療機構建立合作機制。通過持續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基本化解了醫療養老‘顧此失彼’困局,開創了一個令人放心的養老局面。”
探索模式,解路徑之困
“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需求不同,60歲-75歲的人需要老年旅游、老年大學等豐富的活動,75歲-85歲的適合居家養老,需要依托社區和養老公司上門服務,而85歲-90歲老年人失能失智、疾病晚期的較多,適合機構養老。想把我們的老人照顧好,就得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養老服務?!睘o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王杰向記者介紹道,“可能你也聽說過,在四川地區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以服務做得好著稱的‘小螞蟻’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總部就設在瀘州。”大名鼎鼎并非空穴來風,記者對“小螞蟻”早有耳聞,其輻射全省12個地市,為20萬老人提供優質居家養老服務。從2015年成立起,“小螞蟻”用一種螞蟻啃大象的為老服務精神被民政部、發展改革委和全國老齡辦選入全國養老服務業典型案例。
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記者問“小螞蟻”總經理李章俊?!拔易黾艺掌鸩?,后來也做物業管理,再后來開始做居家和機構養老。養老服務說到底是對人的服務,服務業的秘訣,最重要的就是把功夫做‘實’。比如為老人洗個腳,不需要太花哨的方法,是不是舒服、是不是認真,老人心里最明白?!崩钫驴〉酿B老事業不僅風生水起,他還身兼當地的社工協會會長和物業協會會長,“下一步,家政、物業、養老將會更加緊密地融合,那時候我的公司或許也改個名叫‘社會服務產業公司’了?!?/span>
當下,很多城市的養老服務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的介入程度不高。老百姓想進公辦養老機構入院難、排隊長。而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則投資多、回收慢、利潤薄,有的甚至處于虧損狀態,導致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的積極性不夠高。幾年前涌現出的第一批養老產業投資熱已經雨打風吹去,多少資本運作都在養老這片熱土上落得丟盔棄甲。“得讓他們良性發展,得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養老大軍中,而不是僅靠政府孤軍作戰。我們要圍繞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中凸顯的質量方式需求,建立更和諧的養老服務網絡?!蓖踅苷f。
先出臺全市養老機構服務標準,再以龍頭帶動、精品示范等方式,樹立養老服務機構標桿,然后以點帶面打造標準化精品機構,瀘州的幾步棋下得立竿見影。很快,瀘州市的中頤金色頤養園成功創建獲得國家級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同時,瀘州還建立了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運營補貼機制,積極推進“小螞蟻”“好孝心”等專業機構連鎖化運營日間照料中心,將日間照料、康復保健、“銀發餐廳”等養老服務嵌入社區和小區,并融合“社區照料+居家養老”,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化養老服務。
“現在做產業,不考慮‘互聯網+’的話落地就是過時的。但要用好用實互聯網,就會大大提高服務效率水準,也更利于決策布局?!崩钫驴〈搜圆惶摗o州從養老開篇時就同步建設了全市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按照“政府搭臺、國企運營、社會運作”的模式搭建“終端+平臺+實體商家”服務體系,為全市100萬老年人提供“互聯網+養老”服務。
通力保障,解發展之憂
“看!我們瀘州的社會福利院可是緊挨著市人民政府的!”瀘州市社會福利院院長顏永聰跟記者說,“有這樣的區位優勢,養老孝老的社會關注度能不高嗎?!”
越千山,壯志凌云;涉萬水,信念彌堅。一個城市的養老工作要想持續發展,實打實的問題是避不開的,錢、地、人的緊缺是制約發展的瓶頸。“缺要素”“風險高”等困難擺在面前,需要政府重振信心。要把最好的給老人,不能停留在口號和空話上。瀘州市率先重點落腳土地、人才、保險三類保障。建立財政資金、信貸資金、社會資金共擔機制,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小區養老服務用房優先保障機制。投入財政資金近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30億元投入養老服務業,落實養老服務用地近1000畝。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通過退宅騰地將部分指標轉化為集體建設用地,用于建設農村養老設施,激活農村沉睡宅基地資源。又通過構建“政府搭臺、學校培養、基地提升、機構培訓、社工助力”的多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解決“無人可用”問題。目前,瀘州市按照每人每年600元-1800元的標準建立養老護理員從業補貼機制,全市持證的養老護理員、社工機構以及在冊社會工作師數量都得到了蓬勃發展。瀘州市社會福利院在2017年、2018年的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中,連續兩年包攬個人和團體一等獎。
此外,瀘州市還對養老機構購買綜合責任保險補助保費金額的50%予以補助,減輕養老機構運營風險。解決好地、人和保險機制,瀘州的養老事業邁上了穩定而快速的發展道路。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