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連通家與國 塑造清與新
——湖南清明祭掃移風易俗新氣象觀察

時間:2021-04-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又是一年芳草綠,春風拂袖清明祭。連日來,三湘大地清明祭掃清風撲面——或是以多種形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或是以網上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方式懷念先輩,或是以走心、走新的宣傳方式讓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紅色記憶連通家與國,移風易俗塑造清與新,今年清明更清明。

學黨史思先烈 積蓄前行動力

今年湖南清明節的活動主要圍繞“慎終追遠、緬懷先烈”這一主題。湖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通過舉辦祭奠英烈、學習黨史、尋根祭祖、清明詩會等活動,引導人們不忘先烈、心懷黨恩、珍惜生活,滿懷信心地建設現代化新湖南。

崇尚英烈、學習英烈,是湖南這片紅色熱土的自覺。清明節前,湖南省民政廳與多個部門聯合媒體推出的“清明為無名烈士云獻花”融媒體宣傳活動,刷爆了朋友圈,截至目前收到鮮花5000多萬朵。3月24日,張家界市文明辦、市民政局等部門聯合啟動“2021年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我為烈士墓碑描紅”主題活動,通過追憶紅色歷史、聆聽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進一步激勵全體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實干擔當。

清明祭掃英烈,更是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程。3月19日,位于寧鄉市沙田鄉長沖村的何叔衡故居,迎來了湖山小學前來參觀的50多名學生。為他們講述何叔衡生平故事的,是該校四年級的4位小講解員,他們從紅色教育的接受者變成了傳播者,自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烈士陳樹湘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模之一,3月27日,道縣舉行以“斷腸明志、絕對忠誠”為主題的“清明祭樹湘”紀念活動,通過傳承“樹湘精神”,發揮道縣紅色資源的積極作用,助力產業發展、文化創新。

清明追思,家國永念。每一次向革命先烈的緬懷與致敬,都將在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匯聚起不可戰勝的力量。

綠色低碳祭掃 傳承清正家風

今年清明節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一個清明節。湖南各地除了采取預約、錯峰、增開免費祭掃公交線路等措施外,大力推行的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植樹祭祀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也已蔚然成風。據湖南省民政廳統計,4月3日至5日,全省開放現場祭掃的殯葬服務機構127個,累計接待現場祭掃群眾127萬多人次,登錄網絡祭掃的群眾達125萬多人次。

低碳寄哀思,新風代舊俗。資興市鳳凰山陵園自2014年以來為前來祭祀的市民免費提供的“新三樣”祭祀品,已完全替換了鞭炮、紙錢、香燭等“老三樣”祭祀品,文明祭掃深入人心。“往年清明節村民都會大量購買爆竹、紙錢、香燭等用品,還要大操大辦,以表示對先輩的忠孝。現在把制止大操大辦寫進了村規民約后,情況大變樣。”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古龍社區黨支部書記羅金鳳介紹,如今在外地工作的人員也習慣了采取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方式追思先人,用一束鮮花、一個花籃等文明健康的祭掃方式寄托思念,已經成為新風尚。

新風尚體現著時代進步。在臨澧縣,近年來還引導群眾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有機結合起來,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村(居)委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將文明祭祀寫入160個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通過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推動喪葬禮俗改革,傳承清正家風,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

宣傳走心走新 新風拂面而來

清明節前后,湖南通過豐富多彩、走心走新的清明宣傳方式革陋習、除積弊,讓文明新風拂面而來。

湖南省民政廳制作發布系列動漫和殯葬改革宣傳片,召開媒體通氣會、開設新聞專欄、開展網絡主題宣傳、發送公益短信息,同時借助36.47萬只農村大喇叭,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政策要求和清明新風。

長沙市雨花區左家塘街道通過殯葬改革漫畫展板開展宣傳,讓居民群眾在圖文并茂的漫畫中學習移風易俗知識,接力成為文明祭掃的倡導者。益陽市赫山區泥江口鎮是全區面積最大的山區鎮,以前祭掃燒紙錢、燃放鞭炮現象較為普遍,赫山區民政局今年提前組織流動宣傳車深入村組,面對面向居民宣傳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厚養薄葬等理念,讓綠色和文明成為清明節的主流。

衡陽市民政部門開展“倡移風易俗、踐為民初心”活動,內容包括發放一份倡議書、開放一個祭祀平臺、開通一線免費公交、放置一個時空信箱、做好一束鮮花兌換和傳播一次傳統文化,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高效、便捷、溫暖的祭掃服務。攸縣民政局開展綠色殯葬主題微宣講活動,宣傳殯葬改革政策、綠色殯葬方式,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