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慧靜 包 穎
距離浙江省長興縣被選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已過去1年半,他們的改革成果如何?創(chuàng)新了什么經驗?解決了哪些難題?6月下旬,記者對長興縣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工作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尋訪、觀察。
這里的殯改是循序漸進的文明進程
記者第一站來到夾浦鎮(zhèn)夾浦村公益性公墓。它臨近太湖,遠眺時能望見煙波浩渺的湖面。該公墓3畝地,統(tǒng)一用小型臥碑,墓穴間用松柏綠化,有專人管理,很是整齊干凈。自2007年12月28日起,夾浦村村民去世后必須進公墓安葬,加上因城鎮(zhèn)開發(fā)遷移來的墓穴,剩下的地已然不多。
在夾浦鎮(zhèn)環(huán)沉村公益性公墓,記者看到也是統(tǒng)一臥碑,有編號分區(qū),每個墓位旁種著松柏和小型花木,環(huán)境依然整潔。村會計丁建平介紹說:“以前全是立碑,大小不一,很不美觀。前兩年征得村民同意,將立碑改成臥碑,統(tǒng)一規(guī)格,并進行綠化改造。如今公墓環(huán)境好了,群眾的滿意度也高了?!?/span>
據悉,長興縣財政每年投入100萬元,對30余個鄉(xiāng)村級示范性公益性公墓進行維護管理。
在長興縣,殯葬改革是循序漸進式的,始終朝著文明的方向一步步推進。
1997年,長興縣實現火化率100%。2007年,農村開始推行公益性公墓安葬,近年來公益性公墓完成了從無序向有序的轉變。2014年1月1日起,推行“鮮花換紙錢”文明祭祀,每年為近6萬個墓穴免費發(fā)放鮮花30多萬枝,引導30萬人參與文明低碳祭掃。2016年1月1日起,推行不放禮炮、不請樂隊的“文明治喪,嚴禁擾民”活動,如今全縣1.4萬支喪葬隊伍無一攜帶電子炮車和樂隊,假和尚、假道士做法事情況得到有效控制,每戶喪屬可減少5000元-8000元喪葬負擔。2018年,探索骨灰堂安放方式。
長興縣民政局副局長孫長權說:“這一步一個腳印順利推進,得益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部門聯(lián)動,大家行動一致,喊出去一個聲音,打出去一個拳頭,殯改才推得動。就拿文明治喪來說,不許放禮炮、請樂隊、請和尚道士,觸動的是多年來以此為副業(yè)把腰包賺得鼓鼓的一批人的利益,他們沒有任何證照,屬于非法營業(yè),若沒有公安、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的介入,文明治喪推進起來就很艱難、緩慢?!?/span>
下一步,大家能接受骨灰堂嗎?夾浦村民政助理員欽娟芬對此信心十足:“以往的移風易俗,通過做工作大家都能接受,進骨灰堂也沒有問題。我們村黨支部每月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村支部書記、主任早就把安息堂的政策講給黨員聽了,黨員、村民代表都接受了,認為既文明又環(huán)保。黨員帶頭了,接下來群眾的工作也好做。”
2018年,長興縣將全縣婚喪陋俗負擔最為繁重的洪橋鎮(zhèn)作為移風易俗工作試點鄉(xiāng)鎮(zhèn),抓牢黨員干部這一關鍵少數,以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兩代表一委員”和村(居)干部為重點,發(fā)揮村民自治、民主協(xié)商的作用,制定村規(guī)民約,自2018年6月試點以來,簡辦喪事180例,節(jié)約社會資金140余萬元。
同時,長興縣出臺配套文件,對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婚喪事宜劃出高壓線,讓移風易俗“軟要求”轉為“硬約束”。
今年5月16日,長興縣召開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暨移風易俗、文明誠信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喪事簡辦三項制度:白事隨禮封頂制,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白事隨禮最高標準500元(近親屬除外);承諾報告制,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操辦喪事實行事項承諾、報告、公示制度;喪事量化管理制,對殯期、花圈、哀樂、宴請、出殯線路和車輛等都作出明確規(guī)定。全縣3萬余名黨員干部全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
推行智慧綠色安息堂,從入土為安到入室為尊
2018年,《長興縣智慧綠色安息堂建設實施辦法(試行)》出臺,“入室為尊”葬式改革啟動。
長興縣進一步規(guī)定,現有農村公益性公墓“滿員”后,不再“擴容”,骨灰統(tǒng)一進安息堂存放。
在長興縣經營性公墓觀音山陵園,安息堂正在建設中,存放樓主體工程已完成。據悉,整個安息堂可容納3萬個格位,其中1萬多個是公益性的,向全縣城鄉(xiāng)開放,按每年40元收取20年的管理費。
和平鎮(zhèn)長安村青山仙鶴堂則為鎮(zhèn)級安息堂建設探索了經驗。和平鎮(zhèn)有23個村,青山仙鶴堂覆蓋了其中8個村1.5萬人。
據村書記何天堂介紹,這座安息堂建在廢棄的礦場上,占地不到2畝,建筑面積684平方米,有6148個格位,可滿足8個村50年骨灰存放需求。村民存放骨灰時只需交納20年管理費共800元。
整座安息堂為白墻黛瓦徽派風格,被綠水青山環(huán)繞,茶樹在山坡整齊排列,路旁格桑花盛開、泉水淙淙……走進安息堂庭院內,只見綠草茵茵、綠樹遍植,石頭小徑蜿蜒屈伸,四周白墻被打造成孝文化墻。庭院中有一座追思亭,乃充分聽取村民意見而建,因不能燒紙,家屬前來安放逝去親人骨灰時,可點上一炷香,簡單祭拜后插香于亭中。
在骨灰存放樓內,整齊陳設著智能骨灰存放架。每戶喪屬配備一張智能卡,刷卡即能打開親人骨灰存放格位。為保障祭祀安全,每個格位為雙重門結構,家屬無法打開內部存放骨灰的門。
這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智能化安息堂投入僅450萬元。
2018年11月,青山仙鶴堂迎來首例骨灰——逝者李桂珍老人的骨灰,進安息堂是她生前的心愿:“這就是住進‘新農村’了!”今年5月1日,村民李代海的母親過世,老人生前曾表示想進安息堂。過世后,子女的意見有了分歧。何天堂建議,子女們可陪著父親來安息堂看一看,再作決定。老人細細看了一圈后說:“就這兒了!”如今,青山仙鶴堂已安放7位逝者骨灰,均秉持自愿原則。
何天堂坦言,自己一開始對老百姓能否接受安息堂心里沒底。恰好有一位老黨員提出想看看安息堂到底什么樣,于是,他組織老黨員和村民代表去江蘇太倉參觀骨灰堂設施。參觀完,這位80多歲的老黨員很是認可,幽默地說:“何書記,趕快建啊。你不搞好,我不‘走’啊。”
推行守靈等綠色文明殯儀服務
長興縣殯儀館、縣殯儀服務中心、棋盤嶺古園相毗鄰,三家單位均隸屬于長興縣殯葬服務所,合計有40位工作人員,服務于守靈、火化、陵園服務等工作崗位。
走進長興縣殯儀館,第一印象是小而精致、人性化、注重細節(jié)。館內業(yè)務分區(qū)合理,各區(qū)域有游廊相連,家屬治喪可避免淋雨。館區(qū)干凈整潔,火化爐炕面、入爐軌道均一塵不染,裝灰工作臺等被擦拭得锃光瓦亮。喪屬休息室寬敞明亮,一排排座椅整齊排列;告別廳內飾以暖色調為主,以打造溫暖的告別空間;火化車間外設有家屬等待室,透明玻璃窗方便家屬觀看,分隔不同區(qū)域避免家屬情緒互相影響,等等。
據長興縣殯葬服務所所長楊根法介紹,殯儀館年火化量約4200人,由縣財政為每位逝者補貼730元-1510元不等的五項基本殯葬服務費。在2016年禁止放禮炮和請樂隊后,館內的8個小告別廳備受歡迎,一般家庭會選擇火化前舉辦一個簡樸的告別儀式,費用僅100元。“因為優(yōu)惠力度大,收費便宜,我們這里沒有被投訴暴利、捆綁銷售等,群眾的滿意度很高。”楊根法說。
在棋盤嶺古園,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區(qū)正在建設。按照規(guī)劃,該區(qū)域占地2畝,計劃建設壁葬1200穴,草坪葬、花壇葬、樹葬300穴。對照傳統(tǒng)墓葬2畝地僅可安置300-400個墓穴,節(jié)地生態(tài)葬的優(yōu)勢明顯。
穿過棋盤嶺古園,就來到新落成的長興縣殯儀服務中心。該中心總投資5000萬元,總占地65畝,大氣開闊,引入自然水系打造了小橋流水、池塘蓮花等景觀,新建員工活動中心,注重殯儀職工身心健康。殯儀服務中心設有7間守靈廳,每間配有家屬休息室、議事廳、洗手間、浴室等功能設施。其中,小的守靈廳3天以內為3800元,大的3天以內為6000元。殯儀服務中心配套有鮮花、餐飲等服務。采用小的守靈廳,簡單的鮮花布置,五六千元即可辦完喪事。
據了解,長興縣搭建了“1縣中心+X鄉(xiāng)鎮(zhèn)站+Y村點”的殯儀服務模式,在縣殯儀服務中心推出綠色守靈服務,全部使用環(huán)保電子祭祀產品和鮮花。中心自今年1月1日投入使用以來,已為近230名逝者提供了一站式殯儀服務,群眾治喪滿意度達100%。在農村地區(qū),推廣使用小型標準化靈堂,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統(tǒng)一采購設備,免費提供給辦喪群眾。同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村(居)依托村文化禮堂等公共服務設施,使其成為群眾辦喪服務平臺。
為去世的黨員設立“思敬堂”
黨員,在洪橋鎮(zhèn)中道村被更深刻地銘記。
該村首創(chuàng)為去世的黨員設立“思敬堂”模式,紀念老一輩優(yōu)秀共產黨員為村里作出的貢獻,銘記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2018年,洪橋鎮(zhèn)黨委制定《關于開展黨員臨終關懷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黨員臨終關懷機制。思敬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按照《中道村黨總支關于開展黨員臨終關懷的決議》,生前沒有受過處分并且作出過貢獻的黨員,病重期間可以享有主要由黨員組成的志愿服務隊的關懷;去世后,由黨支部書記為其主持“白事新辦儀式”,即覆黨旗、獻花籃、默哀、致悼詞、三鞠躬等,黨支部成員參加儀式;最后,其生平事跡可以進思敬堂陳列。
思敬堂里,新中國成立以來全村32名已故共產黨員的生平事跡簡介和照片一一陳列:蔣永連,獨自承擔村里紫云英加工任務,每天作業(yè)12小時以上,因防護設備簡陋,患肺病去世;唐廣生,為村里修路主動請纓做村民思想工作;沈四海,帶領村民發(fā)展個體輕紡經濟致富,奠定了該鎮(zhèn)輕紡業(yè)的基礎……
“思敬堂可以起引導社會風氣的作用。思敬堂是一整套機制,一個黨員從入黨那一天起,就享有黨組織的政治關懷,去世前有來自其他黨員的臨終關懷,死后有對其貢獻和榮譽的紀念。3個階段接續(xù)起來,對黨員、老百姓均可產生激勵作用?!睍r任洪橋鎮(zhèn)黨委副書記盧志剛說。
中道村書記陳樹田很有感觸:“村里有難事,黨員總是沖在前面,默默為村里作了很多貢獻。他們是無私奉獻的平民英雄,設立思敬堂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span>
今年清明,中道村組織已故黨員的子孫來紀念緬懷這些老黨員們。當時,有黨員的子孫表示:“老人的事跡連我們家里人都不曾知曉,這些資料很珍貴,我們也是第一次看到,深受激勵。”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