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青春養老人,陪伴老人度過幸福晚年;他們是婚姻登記員,見證新人奔向幸福旅程;他們是救助管理人,為臨時遇困人員搭建溫馨港灣;他們是殯儀服務員,守護生命的最后一次遠行;他們是特教老師,用心為孩子們筑夢;他們是幫殘障人士改變生活的工匠,以匠心、愛心托起殘障人士的希望……他們是民政青年,在平凡的崗位上挺膺擔當、發光發熱,為服務對象默默奉獻。本報今日邀請幾名民政系統的00后,請他們談談自己扎根一線、苦練本領、勇擔重任的經歷和感悟,展現新時代民政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
我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張碩在給孩子們授課。李錦銘 攝
張 碩
作為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特教老師,我面對的孩子大多患有孤獨癥、唐氏綜合征、智力障礙等,我努力用愛守護這些“折翼天使”成長。
在教孤獨癥兒童小洋認識圖形時,我拿著彩色圓形卡片在他眼前晃動,嘴中重復著:“小洋,你看,這是圓形?!钡⊙蟛皇嵌⒅旎ò灏l呆,就是站起來在教室里轉圈,根本不看我。我試著變換語氣、提高音量,吸引他的注意,但收效甚微。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看到孩子們清澈的眼神,我鎮定了下來,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嘗試使用感覺統合訓練等專業方法,還認真向同事們請教,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我不再局限于卡片教學,而是找來毛線球、圓形餅干等物品,讓小洋去觸摸。我把餅干掰成兩半,說:“小洋,你看,圓圓的餅干變成兩個月亮啦?!毙⊙笾鲃由焓峙隽伺鲲灨?,笑了。那一刻,我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在教孩子們識字時,我為每個孩子制訂了專屬的學習方案。對愛畫畫的孩子,我讓他們用彩筆描紅;對活潑好動的孩子,我把漢字卡片藏在教室的角落里,讓他們邊“尋寶”邊認字;對喜歡音樂的孩子,我找來識字兒歌和他們一起學習。小勇患有唐氏綜合征,為了讓他記住“蘋果”這個詞,我編了一首兒歌,還配上動作,一遍又一遍地教他。當他在黑板上工整地寫出“蘋果”兩個字時,我激動地抱住了他。
在相互陪伴中,我與孩子們共同成長。我學會從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需求,孩子們也在用他們純真的笑容、真誠的擁抱治愈著我。我從一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的00后小女孩,逐漸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老師,孩子們的信賴就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好好陪伴孩子們,幫助他們跨越障礙、融入社會。
(作者系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特教老師)
養老服務路上的雙向奔赴
葉麗萍與前來就餐的老人聊天。 本報記者 安 娜 攝
葉麗萍
身為一名00后,每天和老人們打交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覺得充實又充滿溫情,因為這是一場我與老人的雙向奔赴。
周奶奶是我們的助浴服務對象,今年90歲了。做浴前評估時,她拉著我的手,有些緊張。我沖她眨眨眼,笑著說:“奶奶,您別看我年紀小,專業著呢!”奶奶被我逗樂了,放松下來。助浴過程并不輕松,調試水溫、準備毛巾、檢查防滑墊……每個步驟我們都小心謹慎。洗完澡,我們幫周奶奶擦干頭發,做健康評估。她握著我的手,認真地說:“小葉子,你真行?!蹦且豢蹋宜械钠v一掃而空。
每天中午是社區老年餐桌最熱鬧的時候。王爺爺喜歡吃土豆絲,給他多打一些;孫奶奶牙口不好,紅燒肉要幫她切成小塊;趙爺爺腿腳不便,飯菜給他送到桌前……我們根據每位老人的情況和喜好,為他們提供服務。他們也惦記著我們,把我們當成自家人。陳奶奶每次見了我,都拉著我拉家常,有一次非要往我兜里塞個蘋果,說:“小葉子,吃個蘋果,平平安安?!?/p>
一天,李奶奶在社區老年餐桌吃完飯要回家時,外面下起了雨。老人沒帶傘,有些著急。我勸老人避避雨再走,她說家里有事得趕回去。我連忙拿上傘,送老人回家。一路上,我幫李奶奶打著傘,小心地攙扶著她。到了李奶奶家門口,我和她道別,她卻一把拉住我:“快進屋,你鞋子都濕了,雨停了再走。”我連連擺手說不用,她卻板起臉假裝生氣:“聽奶奶的話。”拗不過她,我只好跟著她進了家。她給我找了一雙棉拖鞋,還給我倒了一杯熱水:“小葉子,換上鞋,趕緊把水喝了?!崩先说脑捵屛倚牡子科鹨还膳?。
這就是我與老人們相處的日常,我是他們的“小葉子”,他們是我的爺爺奶奶,我們早就成了一家人。我要守護好這踏實的幸福,守護好他們的幸福晚年。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呼家樓北里養老服務驛站站長)
照亮臨時遇困人員回家的路
李樂與受助人員交談。魏鑫倩 攝
李 樂
2023年12月,我到陜西省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成為一名救助管理人。在這里,我學會了擔當,也收獲了成長。
流浪乞討人員劉東(化名)剛入站時,有點不安和緊張,不愿開口說話。我為他準備了干凈的衣物,想讓他換洗一下??僧斘易呓麜r,他本能地后退了一步。為了安撫他的情緒,我用他家鄉的方言和他聊天,告訴他不用擔心,救助管理站是幫他解決問題的。聽到鄉音,他放松下來,同意去洗漱休息。
考慮到劉東的口味,我聯系廚房第二天早上為他準備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和一份洋芋擦擦。當他喝下第一口羊肉湯時,我看到他的眼眶濕潤了。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味道咋樣?地道不?”他用力地點了點頭。早餐后,我向劉東介紹了救助管理站的職能,并了解他的需求。當我講到以往的救助返鄉案例時,他眼神中流露出期待,打開了話匣子。原來,他從老家到西安找親戚,結果親戚沒找到,錢花光了,手機也丟了。聯系不上家人,他就一直流浪?!澳銈兡軒臀一丶覇??我想回家?!眲|拉著我的手說。“叔,您放心吧,我們一定把您安全送回家?!蔽一卮鸬馈kS后,我們根據劉東提供的信息,聯系相關部門核實了他的身份,并護送他回家。
責任在肩,奮斗無悔。我將努力練就能擔重任的“寬肩膀”,扛起屬于00后的使命,照亮臨時遇困人員回家的路。
(作者系陜西省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
為更多殘障人士帶去希望
付月為服務對象測試肌電信號,準備制作肌電假肢。熊 偉 攝
付 月
我是一名00后,大學學的是假肢矯形器設計與制造專業,現在在湖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工作。
大學期間,我學習了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剛開始,深奧的解剖學理論和繁復的制造流程讓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心中有些迷茫。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提高他人的生活品質,我便堅定了繼續前行的決心。通過持續的學習實踐,我掌握了專業技能,帶著對工作的熱情來到了湖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
一次,我接待了一位因意外失去右腿的年輕患者。當時,他深陷絕望之中,對生活失去信心。在全面了解了他的情況后,我為他量身制作了一款輕便且靈活的假肢。從測量、設計、制作到反復調整、試穿,我全程參與,確保每個細節都達到最佳狀態。經過不懈努力,他終于能夠重新站立,甚至可以慢跑了。他激動地告訴我,這款假肢讓他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我每年都會積極參加愛心助殘活動,深入社區、福利機構,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我清晰地記得,在一次服務中,一位年邁的殘疾老人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感謝你們沒有忘記我們?!蹦且豢?,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回顧過往的職業生涯,每一段經歷、每一張笑臉、每一次心靈的觸動都清晰如昨。我深感自豪,因為我從事著這樣一份既充滿挑戰又有意義的工作。展望未來,我將繼續帶著一顆感恩與敬畏的心,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努力提高專業技能,為更多的殘障人士帶去希望。
(作者系湖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假肢裝配工)
干好“甜蜜的事業”
杜正偉為新人辦理結婚登記。單艷麗 攝
杜正偉
我在河北省河間市婚姻登記中心已工作4年,是一名00后的“老登記員”了。在這個服務窗口,我見證了人間真情,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
一天下午,馬上就要下班了,婚姻登記中心來了一對年輕人。一進門,那位男士就著急地說:“今天這個日子對我們來說非常有紀念意義,所以我們特意選在今天領證。我們上午遇到點事,辦完才趕過來,現在還可以辦理登記嗎?”我趕忙安慰道:“別著急,來得及,你們的證件帶了嗎?”聽了我的話,他們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
一次,一對老人來婚姻登記中心補領結婚證,我仔細審核資料,耐心地告訴他們怎么填寫信息。辦完手續后,老人摩挲著結婚證,十分激動:“現在辦事真方便,謝謝你,小伙子?!?/p>
每當看到新人按下指紋時的鄭重模樣,看到他們眼中閃爍的淚光,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就更加明白:這一紙婚書,承載的不僅是法律的認可,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我要用更加科學、規范、溫情的服務,干好這份“甜蜜的事業”。
(作者系河北省河間市婚姻登記中心婚姻登記員)
搭一座溫暖的橋
李昕宇在工作中。車民茹 攝
李昕宇
我出生于2000年,現在是天津市第一殯儀館的一名殯儀服務員,也是“情暖至歸”人生告別會工作室的成員。在我看來,這份工作就是在搭建一座橋,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讓逝者家屬訴說心中的思念。
剛入職時,我經歷過手忙腳亂的階段。第一次見到逝者遺體時,我有些不知所措;第一次主持告別會,我念悼詞時緊張到聲音發顫。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我努力鉆研業務,認真投入工作。
老人愛收集塑料袋,積攢了很多;孩子喜歡吃糖,總把糖藏在枕頭下……我認真和逝者家屬交流,聽他們講述逝者的過往,用心用情為他們提供溫情服務。我和同事們積極拓寬思路,增加了告別會音樂的種類,建立了音樂庫。我還自學視頻剪輯技巧,為逝者制作“人生回憶錄”。前不久,一位老人去世后,她的家屬和我們聯系,希望可以為老人制作“人生回憶錄”。我和家屬溝通后,得知老人生前喜歡花、愛唱歌,就在為老人制作的“人生回憶錄”中融入花朵元素和老人唱歌的片段。在老人的告別會上,家屬凝視著大屏幕,聽著老人的歌聲,流下了熱淚。告別會結束后,逝者家屬特意找到我,一遍又一遍地說著“謝謝”。
有人問我:天天面對死亡,會不會覺得人生虛無?我的答案是:恰恰相反,這份工作讓我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當下。我將不負青春韶華,在平凡崗位上努力奮斗,搭一座溫暖的橋,讓逝者體面告別,讓逝者家屬不留遺憾。
(作者系天津市第一殯儀館殯儀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