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近日,浙江省溫州技師學院形象設計專業的學生小麗(化名),在全省美容美發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斬獲三等獎。這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女孩曾一度輟學,在溫州“1619接續奮斗計劃”的幫扶下,才回到校園。
溫州“1619接續奮斗計劃”增強了社會救助“造血”功能,其與杭州市、湖州市相關實踐一起被寫進“浙江省民政廳:深化‘弱有所扶’,構建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新路徑”案例,獲評民政部2024年度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盯住關鍵群體,找好救助改革小切口
在推進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集成改革中,因中考成績不理想放棄繼續讀書的青少年群體,進入了溫州市民政局的視野。
調研發現,中途放棄讀書的青少年就業競爭力弱、致困風險高;而繼續接受職業教育的青少年,因掌握一技之長,大多可獲得穩定的收入,帶動家庭經濟狀況改善作用明顯。
“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的關鍵所在,提升16歲至19歲的青少年文化、技能水平,是低收入家庭突圍的希望。”溫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胡正武表示。
以激發低收入家庭中的青少年內生動力為切入點,2023年9月,溫州市啟動“1619接續奮斗計劃”,由溫州市民政局牽頭,聯合溫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慈善總會以及47所中職(技校)共同實施,為16歲至19歲初中畢業未升學、讀書困難的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提供入讀中職、技校的機會,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達成“就業一人、脫困一戶、致富一家”的目標。
“‘1619接續奮斗計劃’遞給我一把鑰匙,讓我打開了學習一技之長的大門。”在定期舉行的項目匯報會上,一位中職學生代表說出了該項目受益者的心聲。
溫州市困難群眾幫扶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開展項目績效評價,通過問卷和訪談調查反饋,幫扶對象均對該項目滿意,表示減輕了家庭的生活壓力,提振了勤勞致富的信心。
據了解,項目實施以來,溫州市對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情況逐一進行入戶摸底,支持初中畢業生中未升學的、讀書困難的青少年,入讀中職、技校。目前這項工作的幫扶范圍擴大至低收入家庭依申請全覆蓋,已將1466名青少年納入幫扶范圍。
聚焦群體需求,提供一體化幫扶
蒼南縣某中職學生黃某因家長身患重疾動手術,使得原本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生活、學習基本需求無法保障,黃某情緒低落,無心學業,一度想要輟學。在“1619接續奮斗計劃”項目幫扶下,黃某每年都能獲得生活費用資助,切實減輕了家庭教育支出。
針對像黃某這樣有基本生活幫扶需求的對象,項目實施物質幫扶,為他們提供連續3年每人每年4000元—6000元的生活費用資助。
針對一些幫扶對象因家庭困難產生自卑心理,“1619接續奮斗計劃”提供常態化的個案心理關懷。家住洞頭區的幫扶對象阿華(化名)就屬于這種情況。當地“助聯體”為其鏈接“愛心媽媽”服務項目,開展持續1年的心理疏導。如今,阿華主動參與多項公益活動, 社會融入能力明顯提升。
“為了保護隱私,補助金會悄悄打入我們的校園卡。每學年,老師還會噓寒問暖入戶家訪。”小麗對項目的貼心保護充滿感激。
針對職業發展需求,項目實施技能幫扶,利用寒暑假,組織項目對象參與專項實踐活動;針對穩崗增收需求,項目實施就業幫扶,線上依托“綜合幫扶在線”推送就業崗位信息,線下由“助聯體”工作人員提供就業供需對接服務,通過人社部門,項目發動32家愛心企業提供600多個崗位,定向接收項目畢業生;針對家庭脫困需求,實施綜合幫扶,為項目對象所在家庭落實就業、產業等多維度系統化幫扶……
相較于其他以補貼發放為主的救助項目,“1619接續奮斗計劃”針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需求,圍繞“減負、暖心、促能、立業、固家”五個方面,實施系統化救助幫扶舉措,實現該群體從職業技工教育到穩定就業的一體化幫扶。
“以上五項幫扶內容,讓社會救助實現從物質幫扶‘輸血’到綜合幫扶‘造血’轉變,達到‘提升個人技能、穩定家庭功能、增強社會支持’的救助成效。”胡正武表示。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幫助175名青少年考取職業技能證書;首批101名應屆畢業生100%實現就業或升學,其中9人考上本科、84人考入專科,8人穩定就業。
深化機制創新,撬動多元力量參與
扎實推進“1619接續奮斗計劃”,寫進2025年溫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自該項目實施以來,溫州市強化要素保障,確保項目成效。
據了解,按照溫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由市民政局牽頭,橫向協同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及慈善總會,縱向貫通縣、鄉、村三級“助聯體”和47所中職(技校),落實專人負責;依托省大救助系統建設溫州市“綜合幫扶在線”應用,實施項目數字全流程管理,打造“一人一條動態幫扶鏈”,并深化“專班+例會”工作機制,將該項目納入首批“小切口、大撬動”改革項目。通過一系列舉措,溫州市有效搭建起“黨委領導、市縣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體系。
出臺《關于推進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集成改革的實施意見》《溫州市“1619接續奮斗計劃”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等6個制度文件;統籌各地各部門政策資源,清單化明確政策幫扶舉措和業務流程;印發《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幫扶特殊群體推進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意見》,有效落實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消除低收入人口就業的后顧之憂……溫州市構建起政策制度體系,為項目落地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1619接續奮斗計劃”項目資金全部來自社會慈善捐贈。項目在發揮市、縣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專項基金作用的同時,還依托“浙里捐贈”“騰訊公益”等互聯網公募平臺,借助“中華慈善日”“99公益日”等節點,構建起“政府統籌、基金聯籌、社會眾籌”的項目籌款機制,截至目前已定向籌款1800萬元。
此外,項目還依托“助聯體”平臺,為幫扶對象及其家庭鏈接更多社會慈善資源。
“以‘1619接續奮斗計劃’項目為切入口,推動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工作,強化社會救助制度增能作用,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胡正武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