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以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深化養老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為動力,以“政策創新+精準服務”為雙輪驅動,構建起覆蓋全域、層次分明、智慧賦能的養老服務體系,多維度繪就幸福養老新圖景。
普惠養老服務就近就便
4月15日,微風和煦、陽光明媚。一大早,在位于潞城鎮后北營街的潞城鎮養老服務中心內,十幾位老人正專注地跟著老師練習八段錦,衣袂翻飛間勾勒出動靜相宜的畫面。
2024年,按照北京市民政局統一部署,通州區加快布局街道層面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而潞城鎮養老服務中心就是首批5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之一。記者在現場看到,該中心共有3層,不僅有活動室、餐廳、健身房、文娛區、助浴間等,還有全日托養區、住院部和康復理療區,空間整體寬敞明亮,功能區域設置科學齊全。
“中心建筑面積6400余平方米,周邊有商務住宅小區、回遷房小區等。為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我們注重發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樞紐作用,統籌調動轄區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普惠養老服務。”潞城鎮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婧介紹。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通州區近年來相繼出臺《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21年—2035年)》《關于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監管工作的意見》《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扶持辦法實施細則》等文件,不斷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統籌發展居家、社區、機構三種養老服務形態,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協同的養老服務供給機制。在區級層面,建設養老指導中心,強化對養老工作的統籌指導;在街道層面,以轉型升級、配套新建和整合設置三種方式,布局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社區層面,陸續建成19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按照基本服務清單、普惠型養老服務清單和市場服務清單,分層次為老年人提供精準服務。
讓老人吃上“放心飯”“暖心飯”
“今天我們準備了4種涼菜、16種熱菜,歡迎叔叔阿姨品嘗……”4月21日臨近中午,在臨河里街道玫瑰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老年餐廳,工作人員熱情地向老人介紹菜品。
78歲的趙爺爺是一位獨居老人,每天都到老年餐廳用餐。當天,他選擇了果仁菠菜、滑蘑肉片、紅燒魚塊3樣菜,有涼有熱、有葷有素,稱重后顯示“5兩、12元”。“一個人在家,吃飯是個大難題。前些年我腿腳利索時,顛勺炒菜不費勁,現在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我家就在附近,走幾分鐘就到了。這里的飯菜品種多、軟爛可口,大家吃了都說好。”趙爺爺稱贊道。
據玫瑰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負責人畢婉儒介紹,該餐廳建設于2019年,實行小份菜模式。“我們每天準備十幾種菜品,老人愿意吃什么、愿意吃多少都是自己決定,最后稱重計費,每兩2.4元。加上3元不限量的主食,一般一頓飯十幾元就夠了。”畢婉儒告訴記者。
在通州區,像玫瑰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老年餐廳這樣的老年助餐點還有200多個。近年來,通州區將老年助餐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持續推進,出臺老年助餐服務實施細則等文件,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通過新建助餐場所、騰退老舊房屋、改造閑置空間、引入社會企業等方式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加大政策指導力度,加強服務質量監管,合理謀劃點位布局,形成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社會參與的多元協同機制。
為加大老年助餐服務監管力度,通州區民政局組建養老安全員隊伍,每天下沉到各個點位,圍繞食品采購、儲存、加工、制作等環節進行安全檢查,通過“源頭把控+過程監督”,讓老人吃上“放心飯”“暖心飯”。
將養老機構床位“搬”進家
深受“養老不離家”的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老年人等迫切需要更加專業、更高質量的居家照護服務。
2022年以來,通州區加快推進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出臺《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管理實施細則》,按照政府主導、專業支撐、家庭參與的原則,將養老服務機構的專業照護服務送到老人床邊。“從2022年的500張床位,到2023年的2500張床位,再到2024年的5000張床位,3年來,通州區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實現了飛躍式增長。”通州區老齡事業發展中心主任何鳳紅介紹,該區今年又將“建設3000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作為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加以推進,進一步加大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力度。
63歲的李女士,是通州區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工作的受益者之一。4月17日上午8時許,玉橋街道柳岸方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周立芬像往常一樣敲響她家房門。“姐姐,我來看您了。”“就盼著你來呢,快進屋呀小芬……”簡單寒暄后,周立芬開始幫老人做屋內清潔,一邊干著活,一邊陪老人聊家常。
李女士是一級肢體殘疾人,平時一個人生活,靠自制的小板凳和小車“行走”。雖行動上有諸多不便,但李女士把家收拾得干凈、整潔。“孩子們幫我定制了無障礙家具,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我可以自己完成,但那些稍高的地方就靠小芬幫我收拾、打掃了。她平時看到美景會用手機拍下來給我看,遇到有趣的事也會講給我聽,還定期幫我理發,技術特棒!”李女士說。
柳岸方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負責人張蝶告訴記者,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的服務對象為重度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老年人等,每季度由養老服務機構免費提供2次健康評估和居家安全評估服務、2次照護者護理技能培訓服務以及6次個性化的生活照料服務(每次不少于4小時)。
據悉,通州區對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的補貼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養老家庭照護床位服務補貼,在市財政每床每月500元補助的基礎上,由區財政再承擔每床每月100元;第二部分是適老化改造補貼2000元,老人可在助眠、助行、助浴等5類適老化改造配套產品目錄中靈活選擇。
推動積極老齡觀深入人心
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組建社區交通安全領航員隊伍、舉辦交通安全知識講座……4月10日,在楊莊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通州區民政局等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以老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方式為他們普及安全出行知識。“剛才警示片里播放的畫面觸目驚心,我以后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帶動家人和鄰居共同維護出行安全。”參加活動后,一位老人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通州區積極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相繼舉辦老年健康教育宣傳講座、老年人講故事大賽和“陽光老人”評選等。同時,依托“通州老齡”微信公眾號,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涵蓋老年人健康管理、涉老政策、防范養老詐騙等內容,推動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深入人心。
記者了解到,今年,通州區積極推動養老服務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升級為老齡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成員單位從21個增至40個,組織體系更加完善,統籌效能顯著增強。
“當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進入提質增效關鍵期。下一步,通州區將以老年人實際需求為導向,推動服務設施更完善、服務供給更精準、機構監管更高效、協作體系更健全,用實際行動書寫‘老有頤養’溫暖答卷。”通州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亞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