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將朱亮(前排左三)送回家后,親人們圍繞在他身邊噓寒問暖。供圖/蔡海雁
本報記者 翟 倩 通訊員 蔡海雁
日前,湖南省瀏陽市某村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全村人聚集在村口,翹首等待著一位在外漂泊多年的老人回村。
老人名叫朱亮(化名),30多年前走失后開始了流浪生涯,如今,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救助管理站送回家。
“這么隆重的歡迎儀式不僅是為了接回漂泊的親人,更是為了感謝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以及桂林人對老人的幫助和照顧?!敝炝恋挠H人說。
時間回到7年前,桂林市疊彩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發現流浪的朱亮后,將信息報告至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我們在對老人進行救助時,他表現出強烈的回家意愿。但他僅能說出‘瀏陽市’三個字,僅憑這樣的模糊線索,我們無法找到確切地址?!笔芯戎芾碚竟ぷ魅藛T介紹,他們一邊照料老人,一邊幫他尋親,并按照相關政策,將老人落戶安置在桂林市社會福利院。
今年,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啟動“再尋親”工作,經過DNA技術比對,朱亮的身份信息逐漸清晰,最終找到了他的家人。
“爸爸,您終于回來了?!薄鞍职?,這30多年您去哪里了?”隨著長沙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專車駛入村口,老人的兒子朱立志快步迎了上去,抹著眼淚,攙扶著老人下車,走進堂屋。
屋子里擠滿了人,有親戚、有戰友,還有不少鄉里鄉親。朱亮的兒子、兒媳一邊安頓老人,一邊向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了解老人的生活習慣,并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老人的照顧。朱亮的侄子朱霞竹介紹,1979年,朱亮在翻修房頂時,不慎從二樓摔下,自此神志不清,經常外出走失。“一次沒留意,叔父就再沒回來。當時是1995年,我們全家人找了好久都沒找到?!敝煜贾裾f,這么多年,家人從沒放棄尋找,只要哪里有消息,他們就趕過去核對,但多次撲空,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人都擔心老人已經不在人世了。
“當村里通知我認人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朱霞竹說,他看到照片后,馬上確認就是叔父,“我認得他臉上的傷疤,還有那眉眼,跟我們家族的人一模一樣?!庇绕涫钱數弥先艘呀浽诠鹆致鋺舭仓?,而且過得很好時,朱家人高興極了。
朱立志性格老實,不善言辭,他攙扶著父親朱亮,一直默默擦眼淚。兒媳則仔細詢問著老人在桂林生活的情況,問他喜歡吃什么口味的菜,平時喜歡干什么,她將這些情況一一記在心里,“以后我們會好好照顧爸爸?!彼f。特意趕來的老戰友們還給老人制作了歡迎回家的橫幅,他們紛紛稱贊,多虧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朱亮才能順利回家。
分別時,朱亮看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要離開,馬上跟著起身要走?!八前涯銈儺斢H人了,要跟著你們回家呢。”朱霞竹感慨說,可見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把叔父照顧得很好。
早在確認了朱亮身份時,朱霞竹就寫過一封感謝信。在信中,他講述了老人的過往和出走情況,并感謝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的關懷和關心。等到老人回到瀏陽市安頓好之后,朱立志又寫了一封感謝信,在信中,他感謝了桂林市民政局、桂林市救助管理站、長沙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也感謝了轉發過尋親啟事的好人們和幫忙尋親的公安干警。
“兩封感謝信遠遠不夠?!敝煜贾窀锌?,“多虧了桂林人的幫助才有叔父的今天,我還要寫一封感謝信,把叔父回家的故事寫出來,也把對每一個人的感謝寫出來?!?/p>
如今,這封寫給桂林市政府的感謝信,得到了桂林市副市長龍杏華的回應:希望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桂林市社會福利院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履行職責擔當,讓愛心傳遞大江南北……
“回家只是團圓的開始,幫助流浪老人在兒女繞膝的幸福家庭氛圍中安度晚年,體現了救助工作的為民初衷?!笨吹街炝烈患覉F聚,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由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