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庚先
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民政局堅持“強黨建、調結構、常監管、重扶持”四維發力,著力推進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為社會組織健康發展賦能,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力量。
堅持黨建引領,把準健康發展方向。市民政局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核心,擺在工作首位、強力推進實施,確保黨組織對社會組織的政治領導堅強有力。堅持理論武裝常抓不懈,舉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班、“頌歌獻給黨”歌詠比賽和“贊頌新成就”書畫展等活動,并堅持每年開展意識形態專題教育輔導,引導社會組織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著力優化結構,打牢健康發展基礎。市民政局在社會組織登記工作中嚴把準入關,嚴格審查社會組織成立必要性、發起人代表性和擬任負責人任職資格等,實行事前告知審批,對申請人進行政策指導、目的引導,明確擬任業務主管單位的監管職責。同時,市民政局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目前全市共有備案社區社會組織3884家;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科技類社會組織,成立了以綿陽市大數據協會、綿陽市無人機產業協會為代表的一批社會組織,助力全市科技產業升級。
強化常態監管,夯實健康發展根基。市民政局出臺《綿陽市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任職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制定《綿陽市社會團體換屆指南》《綿陽市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管理辦法》等多個細化工作指導手冊,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體系。市民政局還聯合發改、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涉企收費檢查、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清理等監管行動,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并依據年檢情況、抽查情況、整治成果從嚴開展行政執法工作。同時,市民政局每年集中召開一次新成立社會組織負責人懇談會,在年檢、抽查后召開一次情況反饋會,執法后召開一次規范化建設指導會,做到“事前明法、事中把診、事后幫帶”。
注重培育扶持,鼓足健康發展干勁。綿陽市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孵化體系,采取殼內殼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孵化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公益、社會治理等領域的社會組織。市民政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培訓力度,組織社會組織代表到上海、重慶等地學習考察,舉辦黨建工作、財務管理、法人治理等專題業務培訓,邀請行業專家輔導授課,進一步促進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此外,市民政局積極開展等級評估和品牌社會組織評選工作,并加大公益創投扶持力度,現已累計投入1560萬元,支持210家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和參與基層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