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東啟動“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
數字技術助力 關愛精準觸達

時間:2024-12-3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如何更好地關愛困境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以受助兒童需求為導向、通過數字化工具鏈接社會力量、提供個性化精準幫扶的新模式,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2月24日,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騰訊基金會)聯合廣東省鄉村振興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壹基金)、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等機構發起的廣東“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正式發布。

此系列項目以發放“數字關愛券”的方式,讓受助兒童在“愛心媽媽”等志愿者的陪伴下根據實際需求選購商品,進而為廣東地區困境兒童提供關愛陪伴、社區融合、素養提升、閱讀推廣、營養支持等多層次的精準幫扶和專業服務。

受助兒童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

“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發布會現場,與會嘉賓圍繞項目開展討論。

“愛心媽媽”入戶陪孩子做家務。

從“我們想給的”到“他們想要的”

今年11月的一天,廣東省英德市望埠鎮的一家文具店迎來了一群小客人——幾十名當地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他們在“愛心媽媽”志愿者的陪伴下,興奮地挑選著自己喜愛的學習用品。

“我看了好多次,今天終于可以買了!”小瑩手里拿著水彩筆,笑著跑向收銀臺結賬。陪伴她的“愛心媽媽”志愿者掏出手機,用一張微信支付內的“粵伴心愿券”將小瑩心心念念的水彩筆買了下來。這是“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之一——“粵伴心愿”計劃在英德市實施的一個場景。

與以往提供物資禮包不同,“粵伴心愿”計劃以“粵伴心愿券”為鏈接點,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帶動公益組織、志愿者、企業和媒體多方參與,通過賦能“愛心媽媽”等志愿者,使其與當地困境兒童結對,給受助兒童送去關愛陪伴,并提供自主選擇所需物品的機會。

“孩子們在‘愛心媽媽’陪伴下購買商品時,眼睛都亮晶晶的,這是非常動人的畫面。”騰訊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說。

從現在起,“粵伴心愿”計劃將在半年內為廣東省6個縣區的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經濟困難的流動兒童提供每人300元的“粵伴心愿券”(每人每次100元),由“愛心媽媽”志愿者陪伴受益兒童,前往愛心商戶選擇生活物品、運動和學習用品,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作為“粵伴心愿”計劃的縣域合作組織負責人,英德市亮石志愿者協會會長陳觀霞說:“一方面,這個項目在物資資助上更關注受助兒童的實際需求,從‘我們想給的’變成了‘他們想要的’;另一方面,項目更強調‘愛心媽媽’等志愿者對孩子的情感陪伴,把以往碎片化的活動變成了體系化陪伴。”

據了解,除了開展困境兒童關愛陪伴行動,“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還將開展孤獨癥兒童社區融合行動、困境兒童素養提升行動、鄉村兒童閱讀推廣行動、大病兒童營養支持行動等多個子項目。

從“寶寶券”探索到多種數字券推廣應用

“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是騰訊基金會嘗試以“數字消費券”形式助力困境群體的新實踐。這一行動源于甘肅積石山地震時,騰訊基金會以“寶寶券”形式參與受災群眾救助的探索。

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造成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海東市數十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為支持當地災后安置救助及恢復重建,騰訊基金會聯合愛德基金會啟動了“呵護寶貝,‘寶寶券’溫暖行動”項目,向積石山縣2500余名2023年新生兒家長發放“寶寶券”,用于在當地母嬰店購買奶粉、尿不濕、衣服和鞋帽等物品。

“寶寶券”將救災物資以數字券的形式發放給受災群眾,讓受助者按需購買物資,改變了傳統救災物資發放中難以兼顧受災群眾個性化需求的情況。

2023年12月28日,騰訊基金會又向此前遭遇洪澇災害的河北省高碑店市肖官營鎮的受災群眾每戶提供200元“暖冬券”,用于購買過冬物品。

此外,在騰訊基金會的支持下,愛德基金會在云南與當地民政、衛健等部門合作,為農村特困老人發放“老人醫藥券”;壹基金在四川雅安試點開發“老人健康券”;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在青海研發針對腫瘤患兒的“營養關懷券”……

以“寶寶券”為起點,到各種數字券的研發、推廣和使用,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騰訊基金會推出了創新資助的一攬子計劃,資助了超過15家樞紐型社會組織,有超過100家一線社會組織參與其中,合作愛心商家超過200家,累計在11個省份開展項目超過30個,受益者超過3萬人。

技術賦能公益,創造更多可能

9月26日,騰訊技術公益在微信上線了“數字關愛平臺”。這個基于微信支付的數字化資助工具,將慈善資金轉化為公益用途的微信支付消費券(金),受助人經身份核驗領取后,可結合自身需求在當地合作商家采買商品。“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的各種數字券就是通過該平臺來發放和使用的。

在陳觀霞看來,心愿券的使用與核銷都很方便:“首先,錄入商家在微信支付里的商家號,以備核銷心愿券使用;然后,將受助兒童和‘愛心媽媽’的信息導入系統平臺,把生成的心愿券推送到‘愛心媽媽’的微信,按要求填寫信息并核對后,即可獲得心愿券;最后,‘愛心媽媽’就可以帶著孩子們到商店購買所需物品了。”

發放、核銷數字券只是“數字關愛平臺”的一項基礎功能,平臺通過對領取、核銷情況的收集,可以進一步分析受助孩子的家庭狀況、個人愿望,從而有針對性地鏈接資源、提供幫助。在這方面,廣州市海珠區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負責的“鄉村兒童閱讀推廣行動”作出了一些嘗試。該中心開發的“閱讀馬拉松”小程序,可以將電子“購書券”精準發放給受助學生,小程序會記錄購書、閱讀數據,形成季度、年度閱讀報告,當閱讀目標達成后,受助學生就可以領取新的電子“購書券”,如果閱讀記錄缺失,工作人員會及時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并盡可能鏈接資源給予幫助。

在困境兒童關愛服務中,數字技術賦能帶來的變化不僅是讓資金往來更加透明,還讓項目的運行情況實現可視化。以此為基礎,以受助人為中心,讓數字技術成為有力的支撐,形成連接各方的底座,就能讓分散的愛心力量匯聚起來,形成富有創造力的協同網絡。

“我們相信,好的技術是有溫度的,是潤物細無聲的。”葛燄表示,未來騰訊基金會將和各地政府部門、婦聯組織、公益機構一起探索更多可行的方式,讓數字技術和公益力量在更多有需要的地方發揮價值。

????項目介紹

為加強公益服務的精準性、有效性、可及性,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發放“數字關愛券”的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助餐助醫、關愛陪伴、社區融合等多樣化的精準幫扶和專業服務。其中,困境兒童關愛行動分為5個方面,除了開展困境兒童關愛陪伴行動,還包括孤獨癥兒童社區融合行動、困境兒童素養提升行動、鄉村兒童閱讀推廣行動、大病兒童營養支持行動。

孤獨癥兒童社區融合行動

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動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廣州及深圳市區殘聯、廣州及深圳市區精神殘疾親友協會、殘聯定點特殊教育康復服務機構等主體,借助微信支付按每戶500元的標準,向2158戶孤獨癥兒童家庭發放“愛星友好券”,用于購買合作商家提供的各類商品和服務。

困境兒童素養提升行動

聚焦廣東省新興縣鄉村兒童所需,由廣東省麥田教育基金會為300名鄉村兒童每人提供價值300元的“營養成長券”(分兩張,每張150元),由志愿者或教學點老師陪同兒童到指定供應商銷售網點采購牛奶、奶粉等營養物資;為200名鄉村兒童提供“素質成長券”,每名兒童可參與8次自選課程,涵蓋陶藝、美術、音樂等;每個季度組織志愿者到200名兒童家中進行探訪,了解家庭情況、服務反饋及參與意愿等信息。

鄉村兒童閱讀推廣行動

由廣州市海珠區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執行,面向粵東西北地區經濟條件欠佳、閱讀資源匱乏的兒童提供“購書券”,讓他們在家長協助下購買自己喜愛的圖書,并在“閱讀馬拉松”小程序的支持下,進行閱讀記錄、閱讀習慣培養,讓提升鄉村兒童閱讀品質的公益項目更透明、成效可衡量。同時,組織“作家進校園”等閱讀活動,并邀請專業講師開展線上讀書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兒童及家長提供更優質的閱讀指導。

大病兒童營養支持行動

由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執行,計劃于2025年1月至12月,向180名在廣州治療的0—18歲腫瘤患兒每人每月發放300元“營養關懷券”,支持他們在項目指定商超兌換食品和食材。同時,對這180名腫瘤患兒進行營養評估和篩查,對他們的照護者進行營養知識科普和宣傳,對存在營養不良情況的患兒進行一對一指導。

觀點摘編

12月24日,廣東“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正式發布。在發布會現場,各方嘉賓圍繞該項目探討了數字技術如何助力多方有效協同、為困境兒童提供更高質量的關愛服務。

曾曉佳(廣東省婦女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目前,我們已經招募了8.9萬名“愛心媽媽”,“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能夠為她們的工作進一步賦能。我們希望帶動更多公益人一起關愛困境兒童,攜手走出一條長長久久、實實在在幫扶困境兒童的路,給他們的人生注入一股暖流。

陳榮(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

希望通過“粵伴童行”系列公益項目的開展加強多方合作,促進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加強技術賦能,促進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模式不斷優化和創新;加強研究工作,提供專業的支撐,促進困境兒童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盧邁(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為公益項目引入數字技術,不僅讓服務更精準,還提高了項目執行情況的反饋效率。通過對“粵伴心愿”計劃中孩子們的消費數據進行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孩子們的愿望,幫他們鏈接合適的資源。

胡小軍(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執行院長)

在為困境兒童提供發展支持的過程中,數字素養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粵伴童行”項目實施過程中,可探索將關愛陪伴與提升兒童的數字素養相結合,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力,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曹帆(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項目總監)

每年都有大量的社會愛心資源匯集到公益機構,再轉化成服務提供給受助人。我們探索的數字關愛模式能夠讓愛心資源的傳遞效率更高。受助人上線關愛平臺后,先做身份核實,隨后資金直接發到受助人賬戶,由他們自主選擇服務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公益機構可以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

陳行甲(深圳市恒暉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當技術與公益相結合,能夠讓公益降低門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我們從來不缺扶弱濟困的愛心和力量,我們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臺和參與渠道,用數字技術提升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這是騰訊基金會這樣一家有著科技基因的互聯網企業基金會進行的有益嘗試。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