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理
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以下簡稱海南自貿港)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社會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越發顯得舉足輕重。它們不僅是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橋梁紐帶,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海南省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速推進社會組織領域各項改革與發展。
強黨建
凝聚社會組織發展合力
今年以來,海南省社會組織工作緊緊圍繞海南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體要求,以社會組織服務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優環境、增動能、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打造社會組織培育新環境、構建政社良性互動管理新機制、搭建社會組織賦能新平臺,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重大戰略、重點任務,功能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力量。
今年1月,省委常委會專門聽取了社會組織工作情況報告,并對引導社會組織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自貿港提出了具體要求。把黨的建設觸角延伸向社會組織黨組織,融入社會組織發展全鏈條、全過程,打造“連心民政·社建新功”黨建品牌,創建“三引三促”工作法,引領社會組織在促公益、促振興、促產業等方面建立新功。以“五心民政·為民先鋒”黨建品牌為引領,組織開展“百社聯百村·攜手共富”行動,引導社會組織及所屬會員單位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與鄉村結對幫扶,促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優環境
助力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需要一批高質量的社會組織,海南省民政廳主動對標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成立一批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符合自貿港建設需求的社會組織。圍繞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登記成立了海南自貿港關務協會、海南省破產管理人協會等社會組織,為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招商引資、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
海南省持續優化社會組織培育環境,健全完善社會組織領導工作機制,推動建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每年聽取社會組織工作報告的常態化機制。開展社會組織承擔公益服務職能改革試點,制訂《關于社會組織承擔民政領域公益服務職能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民政領域公益服務項目。投入資金330萬元,在省級和海口、三亞等六市(縣)聯動開展主題為“點亮公益之光,共建美好海南”的首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推動62個優秀公益服務項目落地。截至目前,省級18個優勝項目共計開展163場活動,惠及群眾近1.3萬人次。
增動能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2024年,海南省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獨特作用,開展政社聯動促招商引商活動。為陵水等市(縣)遴選海南省內蒙古商會、海南省營銷協會等6家社會組織擔任招商大使,組織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僑領、60多家企業前往陵水考察洽談。指導海南省綿陽商會開展海口—綿陽雙向招商引資推薦會,為兩地經濟互動搭建橋梁。截至目前,社會組織共參與招商活動30多次,20多家社會組織推動落地項目40多個,總投資額達20億元。
海南省以“賦權一家行業協會,帶動一個行業發展”為目標,持續在全省范圍推動行業組織賦權。今年,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制定了賦權方案,海口、臨高、五指山、東方等市(縣)因地制宜推動行業組織賦權工作。目前,社會組織已制定行業團體標準79項,制定行業自律公約95項,舉辦交易會、展覽會等70余次,編制和發布行業經濟發展指數9項,舉辦各類專業人才培訓2.8萬人次,參與矛盾糾紛調解超2800起。
速行動
“摩羯”救災社會組織顯擔當
超強臺風“摩羯”9月6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登陸,對文昌、海口等地造成了嚴重災害。災害發生后,海南省民政廳第一時間發布《關于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臺風“摩羯”災后恢復重建的倡議書》,動員社會力量在政府統一安排調度下,積極有序參與臺風災害救助工作。共發動264家社會組織參與專業救援、災害隱患點排查、疾病防控、困難群眾關愛幫扶、環境清理和心理輔導工作,參與志愿服務人數7919人,直接服務群眾13.1萬余人。此外,還積極鏈接中華慈善總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全國性社會組織和省外社會組織向海南省開展災后援助。全省各類慈善組織共接受救災善款1.1億元、物資48萬件。在災后重建工作中,全省社會組織積極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
促發展
積極推動與國際規則接軌
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定位為海南省社會組織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如何推動自貿港規則與國際規則接軌,這就要求社會組織在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升級,以適應更高標準的要求。海南省積極利用社會組織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助力自貿港建設,以博鰲亞洲論壇、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海南亞洲公益研究院為代表的社會組織,開展國際交流層級高、品牌好、活動頻繁,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效明顯。近年來,海南省利用博鰲亞洲論壇舉辦主題論壇、開展招商引資、舉辦城市主題展等,有力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
為了能夠盡早與國際規則接軌,海南省大力推動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規范“僵尸型”社會組織處置制度;建立社會組織名稱核準信息共享機制,從源頭規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指導市縣建立“登管分離”協同機制,加強審批登記、監督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互助互信、統一高效。
未來,海南省民政廳還將在以下幾方面重點發力: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招商引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支持社會組織擔任市縣招商大使,協同政府職能部門,帶領會員單位和企業舉辦、參加招商引商活動,主動“請進來、走出去”,共享海南自貿港“紅利”。
建立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長效機制。重點圍繞養老服務、兒童關愛、鄉村振興等民政事業建設發展需要,推動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形成長效工作機制。發掘、培育更多具有創新性、示范性的公益服務項目,為社會組織提供展示平臺。
引導社會組織服務對外開放。積極支持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拓展對外開放的范圍,不斷創新社會組織服務對外開放的形式和載體,提升全省社會組織服務對外開放水平。
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培育發展樞紐型社會組織,加快社區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推動社區社會組織融入服務網絡,加強信息融合共享。支持社會組織承接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推進發展社區基金,在參與社會治理中貢獻更多社會組織力量。
(作者系海南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