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以標準化建設推動民政服務提質增效

時間:2024-10-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浙江省義烏市民政局局長   胡   潤

近年來,浙江省義烏市聚焦幸福頤養、社會服務、精準保障、智慧民政等民生領域,深化標準化建設,推動民政服務提質增效,助力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推行“養老+”,頤養供給體系化

義烏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10余個市級規范,推開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省老年友好城市創建,打造幸福頤養標桿區。

強化金融保障。義烏市創新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對接養老設施、醫養結合等領域,開發普惠養老專項貸款及低息項目;升級金融適老化服務,設立綠色通道,普及金融機構手機銀行、自助柜員機等智能終端,優化銀行卡老年支付環境。義烏農商銀行推出養老保險全額信用貸款“頤養貸”,惠及全市13895戶家庭。

拓展產業集成。義烏市試行“物業+”服務,在成熟小區引入優質物業打造示范型居家養老社區,鼓勵新建小區提供康養、臨終關懷等養老服務,探索部分小區批量改造養老用房,以服務型頤養住宅、租賃型老年公寓等激活市場;發展“企業+”服務,吸引地產企業打造專業社區,招引保險企業建設高端社區,引導優質連鎖型企業嵌入社區養老服務,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

深化智慧康養。義烏市持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2023年簽約老年人13.85萬人、慢病健康隨訪133.59萬人次;建設老年醫護康養學科,在14家鎮(街)衛生院設置中醫館、9家綜合性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將康養服務送到老年人身邊;推進村(社區)衛生室(站)、家醫驛站、巡回醫療與120急救“3+1”鄉村醫療衛生融合,在偏遠村(社區)投用家醫驛站12家,方便農村老年人就醫;細化上門醫護,開設老年家庭病床311張,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服務。

拓寬“救助+”,民生保障精準化

義烏市先后出臺《社會救助服務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打造精準保障標桿區。

“1+8+X”體系救助。義烏市深化智慧救助平臺建設,優化低保、特困供養等8項基本救助服務,統籌多元力量參與,構建全生命周期社會大救助工作體系;打造“義起救”等社會救助品牌,補貼9200萬元開展家庭救助探訪。義烏市深化“弱有眾扶”共富樣本被評為浙江省社會救助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助聯體”精準幫扶。義烏市著力推動市、鎮(街)、村(社區)三級“助聯體”建設,形成涉20個部門58項救助的幫扶清單。實施困難群眾“水費減免”線上直達、無感智辦和“用水預警”,做精“弱有眾扶”“善居工程”重點項目,打造“共富櫥窗”“善行孝義”等慈善品牌,近兩年為困難群眾減免水費21.64萬元,處理用水預警300余次,“一戶一策”改善低保家庭居住環境65戶,辦結困難群眾需求2300余個,“融合商業與公益探索助殘造血新模式”入選浙江省百個助殘共富好案例。

兜底保障長效賦能。義烏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建立六位一體“鄉音尋親”機制,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打造“養醫康教護”共同體,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創新“數字+”,業務辦理流程化

義烏市著力構建“數字+服務+治理”生態體系,打造智慧民政標桿區。

聯建智慧救助平臺。義烏市聯動36個部門單位,構建市、鎮(街)、村(社區)“三級智治”助困幫扶體系,將助醫、助困、助學等救助聯辦事項由原來的14個拓展至30個,5分鐘生成20類數據初核報告,實現跨部門、層級、系統、業務“一鍵”集成辦理。開展“現場辦”救助審批改革,將救助審批時間由原來的23個工作日減為7天,提高社會救助及時性。

重塑“一站聯辦”流程。義烏市實施婚姻登記、收養登記、逝者身后事等關聯事項“一窗受理、部門聯辦”,在“浙里辦”移動端增設養老服務模塊,老年人可網上申請、預約、辦理入住養老機構和老年人優待證。

信用監管“聯合獎懲”。義烏市探索實施社會組織部門聯合獎懲,出臺《義烏市公共信用評分辦法(2020版)》等文件,明確社會組織公共信用評分標準,通過信用扣分、列入異常名錄等推進信用聯合監管。該辦法實施以來,共有433家社會組織及負責人被扣分,258家優秀社會組織享受加分。

創優“國際+”,社會服務現代化

義烏市民政局深入推進婚俗、殯葬、孤兒養育等領域改革,打造暖心服務標桿區。

建強婚姻登記機關。義烏市按照國家5A級標準建設市婚姻登記中心,跨省通辦婚姻登記2089件;創新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查詢機制,婚戀對象可互查有無家庭暴力記錄;建立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為有需求的夫妻輔導調解;招募“浙江好人”等代表為結婚登記的新人頒證,增強結婚登記的儀式感。

關愛守護流動兒童。義烏市民政局聯合36個部門單位組建流動兒童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常態化開展“義同守護”系列活動,實施“浙里護苗”“愛心助學”等品牌項目,推進流動兒童服務國際化、現代化;發布《兒童友好公交專線建設與服務規范》,制定兒童公交安全出行地方標準,在全市村(社區)配備兒童主任540多名,加強流動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

倡樹文明殯葬新風。義烏市出臺實施《生態葬管理試行辦法》,在全市建設17個骨灰存放堂,開辟8處生態葬區,大力推行樹葬、花壇葬等生態葬法。2020年起,義烏市共發放生態葬獎勵1804.8萬元。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