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堅持積極培育發展與嚴格依法管理并重,穩妥實施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全市社會組織數量不斷增長、領域不斷擴大、影響不斷增強。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1.8萬余家社會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擴大對外交往、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推動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重黨建,強化政治引領
重視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與貫徹。重慶市在社會組織領域深入開展集中宣講活動817場,124個園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黨員讀書室,通過“紅巖魂”智慧黨建等網絡平臺推送學習課件。全市社會組織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精神的熱潮,廣大社會組織黨支部和黨員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更加堅定。
強化意識形態,筑牢思想防線。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聯合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工作的通知》《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重點措施》,指導各級各部門對全市社會組織進行摸排,清理敏感信息1030條,關閉“僵尸”網站及公眾號199個,對23家市級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自媒體建設、意識形態責任落實等進行抽查,與市級681家社會組織主要負責人簽訂意識形態責任書,確保意識形態安全。
重視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在社會組織成立時,深入抓好社會組織登記管理與社會組織黨建“六同步、三納入、一共享”工作,推進在黨組織組建、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社會組織年檢和抽查時同步檢查黨建工作開展情況。
重視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2023年,組織三期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建骨干培訓班,通過參觀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喻茂堅紀念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廉潔教育,增強黨建引領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動力。通過深入學習紅旗渠精神,進一步增強開拓進取意識,把紅旗渠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的堅強意志和不竭動力。通過“悟精神,擔重任,奮進新時代”主題學習,激發黨員骨干干事熱情,更加深刻領悟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等革命精神,促進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建骨干將黨的優良傳統和發展社會組織各項事業緊密聯系起來。
重培育,強化登記扶持
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培育發展服務成渝兩地的社會組織。2023年登記涉及成渝雙城互動交流發展的市級社會組織16家,創新推出涉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四川省縣級商會在渝登記成立,解決在渝四川縣級商會的登記難題。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培育發展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登記認定慈善組織共180家,助推慈善捐贈規模穩步增長,讓公益慈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圍繞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培育發展科技類社會組織。聚焦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培育發展涉及大數據、數字內容、跨境電商和知識產權等產業和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行業協會商會。目前,市級登記科技類社會組織195家。
圍繞基層群眾所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制定印發《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實施意見》《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引導各地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全市現有社區社會組織超過9.5萬個。
重服務,強化責任擔當
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市行業協會商會落實招商投資規模達101.7億元。重慶市民政局聯合四川省民政廳召開川渝行業協會商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二屆四川西部服裝博覽會,發布川渝行業協會商會服務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倡議和川渝行業協會商會服務協作工作機制,推動川渝行業協會商會發展融入國之大事、省(市)之要事,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向全市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發出倡議,號召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百日千萬招聘社會組織線上專場活動”,加強政策宣傳,做好就業培訓指導。2023年,全市各級各類社會組織面向高校畢業生發布招聘崗位5031個,實際招聘高校畢業生3079人;發布就業見習崗位5826個,實際招收就業見習高校畢業生3027人;社會組織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活動1129場次,推動3911個會員單位發布招聘崗位32943個。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市民政局將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納入年度工作安排,專門研究、專題部署;將區(縣)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納入民政重點工作綜合評估事項;將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納入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年檢年報、等級評估、抽查檢查等工作。引導1600余家社會組織開展活動2000場,帶動經濟效益10億元,受益群眾達30萬人次。舉辦騰訊公益“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活動,39個區縣、48家社會組織累計上線231個項目,組織發動723萬人次參與專場活動,線上線下配捐配套募集資金共計3.3億元。
服務東西部協作。市民政局與山東省民政廳簽訂魯渝社會組織協作協議,積極引導山東省社會組織在渝開展幫扶活動。制訂《2023年支持魯渝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在重慶巫溪、城口、彭水、酉陽等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服務項目。山東省90余家社會組織累計向對口幫扶的重慶市14個區縣捐贈款物1400余萬元。
重監管,強化規范建設
強化綜合監管體系。嚴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 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精神,指導15家社會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類別、分領域、分行業制定社會組織管理辦法,強化分類指導、服務、規范、管理,推動形成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黨建工作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統一配合的綜合監管體系。
強化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治理。將強制入會和強制收費,利用法定職責和行政機關委托、授權事項違規收費,通過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收費,通過職業資格認定違規收費,只收費不服務或多頭重復收費等作為重點檢查內容,全市2404家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自查自糾,1041家行業協會商會主動減免和降低收費,通過減免、降低、規范收費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1.02余億元,惠及企業45463個。
強化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統戰部、市委網信辦等10個部門,印發《重慶市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工作的通知》,對全市打非工作進行專門部署。2023年共排查非法社會組織線索23條,列入涉嫌非法社會組織15個。
強化社會組織領域風險防范。用好工作協調調度機制,指導全市性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黨建工作機構等,針對本行業、本領域的社會組織開展排查,對社會組織接受境外捐贈、開展境外合作的過程規范管理,切實守牢安全管理底線。
(本文由重慶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