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三年寫下十四萬字工作日志
——記第七屆四川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李琦

時間:2024-04-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世華

隨時記錄的工作日志已經書寫了14萬余字;一系列慈善領域調研報告達10萬余字;組織開展“9·5”瀘定地震募捐,募集慈善資金17.86億元;推動建成基層社工站點14505個……這是四川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李琦和同事們奮斗3年多獲得的一組亮眼數據。因成績突出,李琦榮膺第七屆四川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我對黨對人民懷揣著最真摯、最天然的情感”

李琦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自參加工作以來,從鄉鎮學校到公務員隊伍,從鄉鎮政府、市政府到省民政廳,都留下了他忠誠履職的足跡。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李琦無比感恩黨組織的培養。

李琦到四川省民政廳工作已近10年,先后經歷了不同崗位。經過鍛煉和磨礪,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民政工作的意義,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了民政工作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重要性。從2021年開始,他養成了寫工作日志的習慣,隨時寫下自己對工作的所思所想,研究問題、整理思路、探尋辦法,3年多來共書寫了14萬余字。

在李琦看來,“民政干部要一肩挑兩頭,一頭肩負黨的重托,一頭承載人民期望。”基層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他,對群眾有著深厚的情感。“思考和謀劃工作要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實在在為民辦事。我對黨對人民懷揣著最真摯、最天然的情感,這份情感是我工作的動力。”李琦發自肺腑地說。

“加強工作研究,做行家里手”

2020年11月,剛接觸慈善工作時,李琦在“研”字上下功夫,認真研讀慈善領域相關著作,深入10余個市(州)調研,了解全省慈善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022年“9·5”瀘定地震發生10分鐘內,李琦就和同事們一起了解災情、摸排災損,研判啟動慈善應急響應機制,統籌推進慈善救災捐贈工作。最終,全省47家慈善組織共募集資金17.86億元。

2023年,李琦赴上海、浙江、廣東等省份調研學習。在座談調研、交流學習中,他理清了全省慈善工作的發展思路——搞試點、建制度、強組織、促專業、抓動員、廣宣傳,并先后形成了超過10萬字的調研報告。“加強工作研究,做行家里手,才能理清工作思路,全力推動執行。”李琦說。

從2023年起,四川省開展慈善城市、慈善鄉鎮(街道)、慈善村(社區)綜合試點和拓展慈善參與領域、健全慈善工作體系、創新慈善工作機制3個專項試點。大英縣象山鎮鳳陽村試點慈善村建設,成立了慈善基金,建起了“長壽食堂”,打造了“鳳陽車間”,培育了適老化體驗空間、健康課堂等慈善項目。崇州市開展創新慈善工作機制試點,依托基層社會工作體系組建了15個鎮(街道)慈善工作站、172個村(社區)慈善工作室;通過“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實施了助困、助殘等項目75個……

沿著梯次試點、示范帶動的思路,李琦和同事們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不斷將四川慈善事業引向深入。

“順勢而為,才能大有可為”

在今年3月前,李琦所在的處室還負責社會工作業務。在謀劃部署基層社工站建設上,李琦認為,“順勢而為,才能大有可為。”這個“勢”,是解決四川農村“空心化”“三留守”問題、滿足群眾對專業服務的需求、推動社會治理“深耕善治”的必然之勢,而社會工作正是順應大勢的最優解。

圍繞社工站怎么建、人財物從哪里來等問題,李琦與同事們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很多思路是在調研返程的車上碰撞出來的。”李琦說。

通過不懈努力,四川省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有了初步方案——采用“三年試點引領、兩年擴面延伸”的建設思路;采取省級資金獎補帶動一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形成一批、依托民政服務機構布局一批、市縣整合部門資源自建一批、利用現有場所資源賦能一批的“五個一批”推進路徑;社工站綜合承接各部門業務相近、對象相似、工作相關的事項,實現一個站點穿好各部門服務“千條線”、一支隊伍搞服務的功能定位……

截至今年2月,四川各級社工站點達到14505個,持證社工超過6.7萬人,廣大社工正在積極助力四川營造弱有眾扶、老有頤養、幼有善育、鄰里互助的溫暖場景。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