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強調,春節即將到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民生和安全保障、物資能源保供、社會和諧穩定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今日,本報將鏡頭對準為了保障服務對象安全溫暖過節而奔波忙碌的基層民政人,聽他們講述立足工作崗位、用心守護人民群眾的暖心故事。
——編 者
陪孩子過個歡樂年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兒童部部長 王瑞華
春節快到了,有的孩子雖然不能走動、玩耍,但也喜歡熱鬧。為了營造濃濃的年味,我和工作人員忙碌了起來——剪窗花、貼福字、掛燈串,將孩子們的居住環境布置得喜慶一些;給孩子們穿新衣、做美食,帶他們做一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
16年前,24歲的我來到兒童福利院。一路走來,我從一名普通的護理員逐步成長為兒童部部長,更成為54個孩子的“媽媽”。他們大部分不能站立、行走,只有9個孩子能在護理員的輔助下坐著。“讓躺著的坐起來,讓坐著的站起來,讓站著的走起來……”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
作為孩子們的“媽媽”,我想通過日復一日的暖心陪伴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清晨6點,叫他們起床,幫他們穿衣、洗臉,再一勺一勺地給他們喂飯。用完餐后,送幾個孩子到特教學校上學、到康復中心做訓練。隨后,我和工作人員協調分工,打掃衛生、收拾床鋪、洗衣晾衣,帶其他孩子曬太陽、做游戲,用助行器幫助他們練習站立行走……吃過午飯,給孩子們洗澡可是一個“大工程”。別看我個子小,但我能把一百斤的孩子從輪椅上抱起來。晚飯后,我們幫孩子們洗漱,直到他們陸續進入夢鄉,我這一天才算松了一口氣。
常有人問我,在福利院里工作是否會覺得枯燥,我總會微笑著這樣回答:“我可是這些孩子的‘媽媽’啊,有哪個媽媽會覺得照顧孩子麻煩呢!”平凡的日子,忙碌的工作,我享受著成為54個孩子“媽媽”的幸福。
為困難群眾上門送暖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民政助理員 宋連軍
“大娘,您最近身體怎么樣?我們過來看看您!”1月26日,我又一次來到烏蘭村的低保對象劉蘭(化名)家回訪。劉蘭身患重病,老伴兒喪失勞動力,兒女在外務工收入微薄。我在此前的走訪中發現她家的情況后,及時上報并協助他們申請了低保和城鎮事實困難人員兜底應急保障專項救助。
“身體挺好的,多虧了好政策,謝謝你們來看我。”劉蘭熱情地回答。
為了讓困難群眾過個溫暖祥和的春節,身為民政助理員的我更加忙碌了。我每天都早早來到辦公室,對救助人員的申請資料進行核實和整理,確保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及時救助。午飯后,我便開始入戶走訪。耐心與村民交流溝通,仔細詢問身體情況和實際困難,并記錄下他們的訴求,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入戶走訪結束后,我回到辦公室及時整理當天的走訪記錄,核實政策是否落實到位,對困難群眾提出的問題和訴求認真研究解決辦法,并及時上報市民政局。完成一天的工作往往已到深夜,雖感些許疲憊,但我的心里卻充滿了為群眾辦實事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不知不覺,我成為民政助理員已有3年了。在這1000多個日子里,我走過了村莊的一條條小路,熟記著每一戶困難群眾的情況。在那無數次的入戶走訪中,我遇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愈發感受到這份工作賦予我的使命。
讓新人帶著“禮物”回家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登記員 劉清俊
“現在兩位已是合法夫妻,祝你們婚姻美滿、家庭幸福!”每次把結婚證送到新人手中時,我都會由衷地替他們感到高興。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到登記處領結婚證的新人逐漸增多,來自山西的張寶龍和郭才媛就是其中一對。他們聽說城陽區可以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業務,便打電話來咨詢。當天是我接聽的電話,經仔細了解后,確認他們兩人可以在我們這里辦理結婚登記,便告知他們網上的預約流程。1月29日,我為張寶龍和郭才媛辦理了結婚登記。當天,婚姻登記處還舉辦了集體頒證儀式,為新人贈送“新春大喜 百年好合”剪紙作品,向新人發起文明婚俗倡議,新人們也簽署了文明婚俗承諾書。“我們很幸運,‘跨省通辦’業務太方便了。帶著愛與結婚證回家,是我們送給親人的特別‘禮物’。”郭才媛開心地說。
臨近春節,來補證的群眾也不少。面對每一位當事人,我都認真接待、熱情服務。近日,有一對來自河套街道山角社區的老人在補證時忘記將社區證明帶來。為了不讓老人多跑腿,我及時將情況上報給婚姻登記處負責人,協調聯系社區工作人員重新開具證明,并送到婚姻登記處,當天便為老人補辦好了結婚證。
今年是我在婚姻登記員崗位工作的第20年,我始終懷揣著最初的那份熱忱。每年春節來臨之際,我都會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把最美的祝福送給新人。
讓老人過個幸福年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敬老院院長 王啟興
為了讓院里的50余位老人過一個歡樂的春節,我從元旦就開始就謀劃了。哪天貼對聯、哪天蒸壽饃發糕、組織老人玩點什么游戲、春節晚會彩排哪些節目、給老人準備什么新春禮物、哪天邀請親屬與老人見面……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為了提升老人的參與度,我組織了一場以“兔年已去春風暖,龍歲乍來喜氣濃”為主題的新春活動,工作人員與老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聊風俗、寫福字、剪窗花,為老人送去了裝有無糖點心、飲料等在內的新春大禮包以及紅圍巾。我還組織大家一起包餃子,有調餡兒的、有和面的、有搟皮兒的,還有負責活躍氣氛的。一片片餃子皮兒,一團團餃子餡兒,在老人的巧手中,變成了一個個美味的餃子。
春節期間,我們將根據不同老人的家鄉習俗,變著花樣兒做美食。有的老人血壓高,我們就制作少油少鹽的菜品;有的老人血糖高,我們就準備少糖的配餐;所有菜品都做得軟爛……我們專門制定了一份年夜飯菜單,確保老人吃得健康、吃得開心。此外,我們還會在年前為每一位老人進行身體檢查,預備好常用藥,確保大家健健康康過大年。我積極與老人的親屬聯系,約定好探望時間。對于親屬在外地、不回家過年的老人,我協助他們與親屬視頻通話;對于親屬身體不好、不方便外出的老人,我就開車帶著他們提前回家吃團圓飯……
雖然忙碌,但每當聽到老人說“在院里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得很開心”時,我就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最美不過闔家團圓
湖北省宜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 李枝銀
春節要到了,在幫助流浪乞討人員或臨時遇困人員返鄉的同時,做好站內服務工作,讓長期滯留受助人員感受到過年的氣氛,是我近期一直忙碌的事情。
猶記得前段日子送小淵(化名)返鄉與父母團聚時的場景。1月27日,小淵被派出所民警送至救助管理站時,他身無分文、一言不發,好像對一切都不感興趣。我聯系到小淵的父母后,得知他從小成績優秀,但在高二時患上了抑郁癥,結束了學業。幾個月前,小淵獨自外出務工,手機丟失后就與父母失去了聯系。小淵的父親在電話里焦急地對我說,他每天晚上都睡不著,手機不敢離身,就怕孩子打電話來沒接到。
我耐心勸導小淵,鼓勵他要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后來,小淵終于放下戒心,同意與我們一起返回父母身邊。在甘肅省蘭州火車站的出站口,小淵與家人緊緊相擁。“你回來了,我們一家才能過個團圓年!”小淵的父親激動地說。
世間美好,最美不過闔家團圓。在從事救助管理工作的7年里,我對這句話的感觸愈發深刻。有的人可以過個團圓年,但仍有些人暫時沒法與家人團聚。為了讓滯站受助人員感受到年味,我和同事精心準備,讓他們在站里也能感受到家一樣的關懷與溫暖——貼福字、掛彩帶,幫他們洗澡、理發、剪指甲、換衣服、換被褥,讓他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春的到來。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水果和點心,和受助人員一起圍坐在餐桌旁熱熱鬧鬧地享受美食。
新的一年,我在心中許下愿望,希望能與同事一起幫助更多流浪乞討人員或臨時遇困人員順利返鄉,讓每個人都能回家與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