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馮 佳
“民政”與“亞運”,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詞匯,在金秋的杭州成功“牽手”。10月22日晚,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當中國代表團的旗手搖著輪椅向觀眾揮手致意時,坐在看臺上的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佘新荷心潮澎湃,凝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她的思緒又被拉回到1年多以前。
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
“按照原計劃,我們只有不到半年的準備時間。”佘新荷告訴記者,第4屆亞殘運會原定于2022年10月舉行,在了解到比賽期間運動員有輪椅等輔具維修需求后,浙江省社會福利中心(以下簡稱福利中心)在省民政廳黨組的大力支持下主動聯系亞殘組委,希望能夠承接此項服務保障工作,“2022年4月,中心收到了亞殘組委發來的工作函,籌備工作啟動在即,留給我們的時間非常有限。后來,亞殘運會延期舉辦,才讓我們能夠更加從容地開展準備工作。”
“辦好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是今年黨和國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完成好亞殘運會的服務保障工作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在佘新荷看來,亞殘運會既是試金石也是展示窗,既可以檢驗浙江乃至全國服務殘疾人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夠展現民政工作者的作風和形象,還是展示國內康復輔具產業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窗口。
2022年11月15日,福利中心與亞殘組委簽訂了《第4屆亞殘運會輪椅、假肢和矯形器等輔助器具維修服務協議》。縱觀歷屆國際殘疾人大型體育賽事,相關工作一般都由本領域全球龍頭企業負責,而由民政機構承接服務保障工作,既無先例可以參考,又無經驗可供借鑒,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質量高標準扎實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福利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汪國鋒介紹,中心學習借鑒北京冬殘奧會等賽事相關經驗,結合杭州亞殘運會實際,確定“1+10+3”保障服務模式,即通過建立1個亞殘運村輔具維修中心、設立10個分場館輔具維修站和配備3輛流動服務車,同時在蕭山機場抵離境服務現場和開閉幕式場館設置輔具維修服務點,做到對運動員維修需求集中區域的全覆蓋、快響應。
一支專業的服務隊伍
在參加本屆亞殘運會的3000多名運動員中,有1100多名都需要輪椅,這對維修服務團隊的專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們綜合考慮了假肢維修與輪椅維修兩方面的人才。”福利中心輔具產業部部長朱華山在業內深耕20余年,他告訴記者,根據維修服務需求,福利中心草擬了一份維修人員名單,經省民政廳黨組研究,又增加了備選人員,最終敲定了67人的維修服務隊名單,所有人員都來自國內,超過一半有大型賽事服務經驗。對于這份名單,中國殘聯副理事長趙素京給予了肯定:“考慮得非常全面,專業性很強。”
“我們還根據每個場館和站點的需要合理分配人員。”福利中心副主任戚鐵云告訴記者,田徑比賽側重假肢維修,現場技師之一宋晨濤既是知名假肢公司的技術總監,又曾是一名殘疾人短跑運動員,不僅有著過硬的維修技術,對運動員的需求也非常了解;籃球比賽側重輪椅維修,現場技師之一林偉征參加過里約殘奧會和武漢軍運會的維修服務工作,不僅有著豐富的現場經驗,還懂焊接技術,能夠快速修復因激烈沖撞而損壞的輪椅。
除了專業的隊伍,及時的場地改造、充足的配件儲備對于維修服務的順利開展也至關重要。“在亞運會后的轉換期,我們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了11個維修站點的建設。”戚鐵云說,“由于不了解各國運動員使用輔具的品牌和型號,我們借鑒往屆殘奧會、亞殘運會保障物資儲備慣例,吸納測試賽保障經驗,共配備各類專業工具1295套、專業設備71臺、零配件耗材5990件,為維修服務做好了充足準備。”
一顆火熱的責任之心
10月21日,一名伊朗運動員乘車來到亞殘運村,由于下車時假肢側承壓過大,小腿與腳部連接處突然斷裂。維修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即派人用輪椅將這名運動員接到中心,并開展維修服務。流動技師鈕云峰檢查后發現,由于零部件折斷,假肢腳部的固定螺口很難直接取出進行更換,為了不損壞假肢,他想盡一切辦法成功更換了連接配件。
穿戴好修復的假肢,緊握維修技師的手,伊朗運動員連聲表示感謝,工作人員打開手機翻譯軟件,屏幕上跳出一段文字:“感謝你的幫助,感謝中國人民。這次經歷將給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淳安界首體育中心是本次亞殘運會自行車比賽地點,10月20日上午9點,馬來西亞代表團工作人員急匆匆來到維修站點求助。由于攜帶的自行車配件型號有誤,一個急需更換的配件尺寸比原件大了1毫米,無法正常裝配。
“根據服務協議,比賽用的自行車不在我們的維修范圍內,但為了幫運動員解決難題,各維修站點對類似情況都會熱情接待。”朱華山告訴記者,經初步溝通和檢測,站點技師任超發現,配件的材質非常堅硬,不宜采取敲擊或擠壓的方式進行維修,為了確保裝配精度,他用了1個多小時以手工打磨的方式對配件尺寸進行修正。配件更換成功后,馬來西亞代表團領隊不僅表達了謝意,還對維修人員的技藝給予高度評價。
“在亞殘運會期間,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戚鐵云告訴記者,亞殘運會閉幕后,福利中心依然有3名工作人員駐守在亞殘運村,配合亞殘組委完成材料歸檔等后續工作。
一個創新的展示窗口
“很智能!很舒適!”11月20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福利中心下屬的康復器材工貿有限公司,見到了從蒙古國遠道而來的女子坐式排球運動員索約爾·賽汗(音譯,以下簡稱賽汗),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正穿戴著智能仿生腿進行適應性訓練。對于這套全新的設備,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過去17年的運動生涯中,賽汗先后參加了四屆亞殘運會,但在來杭州之前,她從未在任何一屆亞殘運會上見過如此多的高科技康復輔具展示。“在亞殘運村的主維修中心,我看到了許多從沒見過的設備,現場工作人員也給出了很多專業建議。”賽汗告訴記者,她之前使用的假肢只有裝飾作用,走路時依然要靠拐杖保持身體平衡,為了提高日常生活便利度,她本打算去德國裝配智能假肢,參加杭州亞殘運會后她發現,來中國才是最佳選擇。
令賽汗感到滿意的智能仿生腿可以讓用戶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樣控制假肢,再搭配上可調節腳板,不僅能讓賽汗在未來的生活中徹底放下拐杖,還能穿上她心愛的高跟鞋。“我們為她量身定制了整套裝配方案,全新的假肢接受腔也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舒適度和穿戴便利度都更好。”浙江省康復器材工貿有限公司副經理王海波說。
“看到妻子穿戴著舒適的輔具自由行走,我非常開心。”賽汗的丈夫告訴記者,“家人和朋友對我們此次中國之行都非常關心,我也很愿意向他們介紹這款產品,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中國的高科技康復輔具。”
記者了解到,為了借助亞殘運會這個窗口,展示浙江省“科技助殘”成果,福利中心在亞殘運村輔具維修中心打造了高科技康復輔具產品展示和體驗區,集中展示智能仿生手等18款國產高科技助殘設備,讓各國運動員在比賽之余近距離感受浙江高科技輔具企業的創新成果和科技實力,累計參觀體驗超1000人次。
“通過承接亞殘運會維修服務工作,我們既增強了信心,更堅定了決心。”佘新荷表示,接下來要謀劃如何做好“后亞運”這篇文章,進而推動浙江省康復輔具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國內產品更多走出國門,更好地服務各國殘疾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