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對暫不符合政府救助條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難的群眾,各地民政部門可積極尋找公益慈善資源,爭取慈善幫扶。民政部日前印發文件,對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工作作出部署。作為2023年度江蘇省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試點,張家港市以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為主題進行了探索,完善弱有所扶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建機制,統籌協調重點難點問題
一方面受制于本市醫院的專科建設水平,另一方面無法負擔外地的就醫費用,不少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難群眾面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2022年,張家港市衛生健康委在一次市社會救助聯席會議上反映了該難題。
隨后市社會救助聯席會議明確,由市民政局牽頭、市衛生健康委和市醫保局等部門配合、市慈善總會參與,協同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經有關部門多次會商研判,《張家港市醫療專項救助慈善基金實施方案(試行)》出臺, 投入首期資金200萬元,對本地定點醫院引進市外指定醫院專家實施會診的13類困難群眾和9類褒揚對象,給予2000元至1萬元的專項補助。
張家港市大新鎮困難群眾肖某就是該項政策的受益者。肖某2022年9月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紤]到肖某年老體弱,在本市醫院進行手術難度系數高,去外地治療又無力負擔就醫費用,醫院與家屬協商后,決定外請專家會診手術。經過申請、審批等流程,市慈善總會給予肖某1萬元補助。2023年,張家港市修訂實施方案,擴大補助范圍,提升補助標準,進一步完善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長效機制。
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及慈善組織就社會救助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協商,是張家港市推進試點工作的重要舉措。據了解,張家港市積極發揮市社會救助聯席會議、慈善工作聯席會議作用,建立起市政府負責同志掛帥、民政部門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協作、慈善組織參與的協同機制,常態化推進政府部門同慈善組織在政策、對象、信息、資源等方面的銜接。
在市級層面,建立協調機制,深化統籌,制定并動態調整助醫、助學、助困等9大類慈善救助項目庫;在區鎮(街道)層面,實現慈善會全覆蓋,建立社區慈善基金;在村(社區)層面,建立267個慈善工作站,鼓勵設立村(社區)基金,暢通社會各界參與身邊慈善的渠道。
“全市構建起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體系,鼓勵慈善組織積極參與,實現各級救助信息共享,初步形成了多層面、廣覆蓋、開放式的救助網絡?!睆埣腋凼忻裾贮h委委員、副局長馬筱宇說。
建平臺,精準匹配困難群眾需求
“丁某,因事故導致右腿截肢,陷入自卑情緒中。在個案輔導中發現其喜歡跳舞后,我鼓勵她參加輪椅舞蹈小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丁某終于登上了社區舞臺。舞臺雖然不大,但對丁某和我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苯衲?月,“七彩羽翼”項目社工小唐登錄張家港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賬號,這樣填寫了服務記錄。
丁某是張家港市德積街道德豐社區困難群眾?;鶎由鐣戎ぷ魅藛T在走訪中發現丁某有自卑情緒、生活態度消極,遂及時將她的情況錄入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申請救助。張家港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預審后轉介給慈善組織,具體由“七彩羽翼”項目社工對丁某開展個案輔導,提供心理疏導等服務。最后社工如實在平臺填寫服務結果,便于開展監督、信息查詢。
發現需求—受理申請—分辦轉辦—追蹤監督—結果反饋—信息查詢,丁某的個案救助呈現了以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為依托,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的全過程。
馬筱宇介紹,為構建弱有所扶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張家港市建立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同時歸集救助對象需求信息和慈善資源信息,以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據了解,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設置因病致貧預警和低收入人口、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困境兒童、孤寡獨居老人等13類高風險人群預警,并及時收錄線下摸排發現的需求,主動發現“沉默”的困難人群;歸集救助相關部門、慈善組織近130萬條數據和資源,建立困難群眾基礎信息庫、援助項目庫、救助政策清單、家庭受助清單,涵蓋政策、服務、慈善救助等內容;市級部門、區鎮(街道)、村(社區)、慈善組織分設賬號,用于救前查詢、救后反饋、信息共享;通過社會救助事項“一網通辦”及時分辦轉辦,由慈善組織給予補充型救助,滿足困難群眾需求。
除此之外,張家港市還推進“云上+實體”慈善超市項目在區鎮(街道)全覆蓋,打造集困難群眾救助、慈善服務、款物募集、慈善文化宣傳等“6+N”功能為一體的慈善綜合服務平臺。目前首批49家企業加入愛心企業聯盟,累計捐贈款物128萬元,惠及低收入人口、困境兒童、計生特扶家庭等1.2萬余名困難群眾。馬筱宇告訴記者,云上慈善超市設有“微心愿”捐助功能,采集發布困難群眾需求,愛心人士可點對點將愛心物資快遞給困難群眾,實現慈善資源和困難群眾需求精準對接,讓困難群眾便捷享受到身邊的慈善幫扶。
建品牌,豐富社會救助服務供給
“物質救助的兜底保障較為到位,但服務救助還有較大拓展空間,需要慈善資源發揮補充性救助功能?!背鲇谶@樣的認識,張家港市不斷創新“物質+服務”救助方式,打造特色慈善救助幫扶品牌,不斷滿足困難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小魚是2022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自張家港市一個低保邊緣家庭。畢業前,她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感到焦慮、迷茫?!皳P帆計劃”低收入家庭青年就業促進項目鏈接專業社工資源,為小魚提供職業規劃、求職輔導、心理疏導等系列就業增能服務。感到社工行業的溫暖后,小魚萌生了成為一名社工的想法,并最終入職一家社工機構,她的家庭也因此動態退出了低保邊緣家庭。
“揚帆計劃”項目是“港好助你”社會救助品牌開展的社會救助關愛援助項目。據了解,“港好助你”社會救助品牌自2017年創立以來,借助社工機構專業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提供精神關愛、環境改善、能力支持、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共實施5期187個項目,超20萬人次受益。
“海棠益助”黨建引領社會救助工作品牌,積極發揮黨組織統籌協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認領“微心愿”和開展慈善救助志愿服務活動等方式,幫扶困難群眾。該品牌創建以來,共建黨組織累計認領“微心愿”477個。引導和鼓勵愛心人士、愛心團體、愛心企業在慈善組織設立26個冠名基金及冠名項目,發揮“陽光系列”救助項目、醫療專項救助慈善基金等作用,積極打造多元慈善、助人自助、樂善好施、共享發展的“善助樂享”慈善救助品牌……近年來,張家港市持續擦亮慈善救助幫扶品牌,不斷豐富社會救助關愛項目,發動慈善組織、社工和志愿者等力量,努力構建社會救助服務多元供給格局。
“下一步,張家港市將進一步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落實舉措,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做實做細社會救助工作,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睆埣腋凼忻裾贮h委書記、局長何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