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市慈善條例》關于“市民政部門應當每年向社會發布本市慈善事業發展狀況報告”的規定,9月4日,上海市民政局發布《上海市慈善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22年度)》,從法治建設、慈善組織、慈善捐贈、社區慈善、慈善信托、慈善表彰、慈善品牌、志愿服務、福彩公益性和慈善監管等十個方面展示了2022年度上海市慈善事業發展的成效。
上海市慈善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22年度)
上海市民政局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進一步明確了作為第三次分配重要方式的慈善事業在促進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的方向。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下,上海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全社會愛心善意更加匯聚,慈善日益豐富著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內涵,對上海提升城市軟實力、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慈善法治建設日益完善
上海始終堅持“以法治促善治”原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慈善事業發展。2022年是《上海市慈善條例》貫徹落實的第一個完整年度,上海不斷完善法規配套政策措施,陸續制定了《“上海慈善獎”評選表彰辦法》《上海市慈善組織認定和取消認定暫行辦法》等配套文件,以及《上海市基金會專項基金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今后,上海將進一步完善慈善領域法規政策,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以更高法治水平護航上海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慈善組織規模日漸壯大
上海各類慈善組織進一步增加,慈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從深耕扶貧濟困等傳統領域擴展到教育、文化、衛生環境保護等新型領域,“大慈善”的理念在上海進一步成為共識。
2022年,本市社會組織平穩發展,慈善組織占比繼續提高。全年新增社會組織366家(基金會39家,社會團體58家,社會服務機構269家),其中新增慈善組織44家,占新增社會組織數量的12.02%,較上一年提高4.92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有社會組織17308家,其中慈善組織600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30家,慈善組織數量占社會組織總數的3.47%,較上一年提高0.27個百分點,占比遠高于全國整體水平。
三、慈善捐贈形勢總體向好
近年來,上海慈善捐贈網絡漸趨完善,慈善捐贈趨勢平穩向好,持續彰顯出社會向上向善的慈善力量。
2022年,全市共接受慈善捐贈總額81.69億元,公益支出74.93億元,支出較上一年增長9.36億元。全年慈善捐贈中,現金捐贈70.20億元,占比85.93%;物資捐贈價值11.49億元,占比14.07%,目前仍以現金捐贈為主要方式。全市社會組織接受捐贈金額79.04億元,占比96.76%,居主要地位(其中:基金會接受捐贈68.33億元,公益支出61.38億元;社會團體接受捐贈2.05億元,公益支出1.55億元;社會服務機構接受捐贈8.66億元,公益支出9.29億元)。據統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2022年度捐贈收入排名前三。全市紅十字會系統接受捐贈金額2.57億元,公益支出2.63億元;全市備案慈善信托金額785萬元。
四、社區慈善發展扎實推進
社區慈善是上海慈善事業發展中富有特色的有益實踐。2022年,上海以慈善超市和社區基金會為平臺載體,各項社區慈善活動有序開展,社區居民的慈善熱情有效激發,家門口的各項慈善服務為打造富有活力的基層治理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上海慈善超市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運營,在款物募集、困難群體救助、商品銷售、慈善文化傳播、志愿服務和便民服務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22年疫情期間,慈善超市立足社區,協助做好民生保供、志愿抗疫、愛心救助等工作,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慈善力量。
社區基金會發揮著基層社會資源聚合作用,通過支持或實施各類與社區民生密切相關的公益項目,為基層治理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有87家社區基金會,全市社區基金會凈資產總計2.88億元。
五、慈善信托領域逐漸廣泛
近年來,上海慈善信托財產規模平穩增長,資助領域更為全面,信托監管更加規范。
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慈善信托備案累計31單,財產共計1.6億元。2022年,全市依法備案慈善信托5單,信托財產合計785萬元。其中,財產規模100萬元以上的有4單,占比80%,涵蓋了教育助學、衛生健康、鄉村振興、擁軍優屬等不同領域,打破了原有的扶貧濟困、助老助殘等傳統領域;全部設置了監察人,確保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受托人的行為進行監督。
六、慈善表彰體系健全完備
“上海慈善獎”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本市慈善領域最高獎。2022年,組織開展了第一屆“上海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評選出32名獲獎對象。其中,10名個人(團隊)獲得慈善楷模獎、10個項目獲得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獎、10家企業獲得捐贈企業獎、2名個人獲得捐贈個人獎。
2022年,民政部組織開展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經組織申報評選,上海地區共推薦了14名參評對象,最終5名參評對象入選擬表彰名單。其中,浦東新區“慈善公益聯合捐”入選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獎;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選捐贈企業獎。
七、慈善品牌影響日益彰顯
上海慈善活動眾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實踐中創立了很多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慈善品牌。2022年9月,《上海市慈善條例》施行后的第一個“上海慈善周”以“匯聚慈善力量,助力共同富?!睘橹黝},開展了各類形式多樣的慈善活動,并在9月5日啟動儀式上首次發布上海市慈善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年度)?!吧虾4壬浦堋逼陂g,全市16個區緊緊圍繞統一主題,集中宣傳慈善文化,弘揚慈善精神。
2022年,除“上海慈善周”以外,“藍天下的至愛”“慈善公益聯合捐”和“一個雞蛋的暴走”等全國知名慈善品牌繼續開展各類慈善活動。這些慈善品牌的孕育和慈善活動的開展,推動“人人可慈善、處處可慈善”的全社會慈善氛圍蔚然成風。
八、志愿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志愿服務是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上海市積極鼓勵引導志愿服務組織發揮優勢,廣泛開展救助、教育、文化、衛生等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
2022年,本市開展志愿服務的組織(團隊)總數為43677家,開展志愿服務137.7萬次,參與志愿服務2307.3萬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3.8億小時。2022年,上海地區共有15個志愿服務個人、項目等榮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榮譽稱號,其中4名個人獲選“最美志愿者”、3個志愿服務組織獲選“最佳志愿服務組織”、3個志愿服務項目獲選“最佳志愿服務項目”、5個社區獲選“最佳志愿服務社區”。
九、福彩公益性更加凸顯
上海市福利彩票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服務宗旨,公益金用于老年人福利類、殘疾人福利類、兒童福利類和社會公益類項目,為民生福利和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2022年,上海市福利彩票實現總銷量34.21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1.16億元。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實際使用4.5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0.29%。其中,用于老年人福利類項目17694.13萬元,殘疾人福利類項目218.22萬元,兒童福利類項目346.41萬元,社會公益類項目7281.3萬元,市對區在老年人福利類和社會公益類補助項目支出2.01億元。
十、慈善監管機制逐步完善
《上海市慈善條例》對慈善組織在開展慈善活動、慈善信息公開等方面作出清晰的制度安排,對慈善違法行為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市民政局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督,加強與公安、網信、審計等相關單位合作,開展聯合執法,初步形成慈善執法協同機制。2022年,實現涉慈善類案件零查處,本市慈善活動日益規范。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上海市民政局將賡續創新,開拓進取,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推動上海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促進共同富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上海實踐貢獻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