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陜西社會組織“合力團”助力鄉村振興顯身手

時間:2023-05-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宇新

不久前,記者參加民政部“聚焦社會組織新風采 傳遞社會組織正能量”系列采訪采風活動,在陜西省略陽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看到了一塊白底綠字的牌匾,上面寫著“漢中社會組織鄉村振興合力團”?!昂狭F”三個字引發了記者的濃厚興趣。據陜西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趙斐介紹,“合力團”由省民政廳發起,實行省、市、縣三級運行機制,肩負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隨著采訪的深入,一幅社會組織抱團聚力助陣陜西鄉村振興的畫面展現在記者面前。

縣級“合力團”成功打響“品興州”公用品牌

作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略陽有一支由30家社會組織組成的縣級“合力團”。截至目前,縣級“合力團”累計引導縣內社會組織實施項目129個,投入資金2409萬元,惠及群眾6.4萬余人次。

在129個項目中,影響最大的要數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興州”。2021年,在縣委、縣政府推動下,“合力團”團長單位縣電子商務協會創建了“品興州”品牌,是略陽第一個全縣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這意味著凡是冠有“品興州”標識的特產或服務,都標準統一、品質可靠。漢中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科長張巍告訴記者,略陽古稱興州,所以品牌定名為“品興州”。

略陽縣電子商務協會首批授權20余家企業無償使用“品興州”品牌,成功打造出略陽香菇、烏雞香菇醬、漿水菜等一系列網紅產品,2022年實現網絡銷售7.15億元、戶均增收4200元?!捌放d州”品牌的產品多次被國內頭部直播平臺選中,曾創下日發貨1萬余單的銷售業績。

該協會黨支部書記徐欽軍補充說,表面上“品興州”由縣電子商務協會一家運營,實際上離不開縣級“合力團”的共同努力?!昂狭F”30家成員及其會員單位,幾乎覆蓋了縣內全部行業產業、企業和農戶,貫通了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人才培訓培養各環節,大家都在為擦亮“品興州”品牌作貢獻。

市縣兩級“合力團”聯手打造桑蠶養殖產業鏈

位于徐家坪鎮的略陽縣產業扶貧桑蠶種植養殖基地,是市、縣兩級社會組織“合力團”共建的示范項目。

略陽有種桑養蠶的悠久歷史。2018年,從事家政服務的張雪花萌生了轉型發展桑蠶產業的想法。2019年,縣級“合力團”幫助張雪花克服諸多難題,使她的桑蠶項目如期落地。

2021年8月,市級“略陽合力團”加入進來,推動桑蠶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市級“合力團”團長單位漢中市福建商會,帶領漢中市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等多家單位,幫助張雪花擴大銷售平臺、打造品牌、跨省交流,實現了飲品、食品、絲織品的系列化開發,張雪花的事業越做越大。

為了解決人才問題,2022年9月,在市、縣兩級“合力團”的支持下,張雪花成立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略陽福瑞源技能培訓學校,每年開展就業培訓100余人次,開展農戶培訓1000余人次。帶動桑蠶養殖效率提高10%以上,實現增產15%以上。

小蠶桑做成大產業。目前,張雪花的桑園實現蠶桑綜合產值1660萬元以上,穩定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年臨時用工3000余人次。她認為,“合力團”發揮了鏈接資源、產品幫銷、消費幫扶、平臺搭建的作用,是市、縣兩級“合力團”通力協作幫她實現了夢想。

省級“合力團”助力發展社區集體經濟

略陽縣橫現河街道石壩社區自然條件差,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產業不成規模。如何讓它走上鄉村振興道路呢?省級“略陽合力團”作出了有益嘗試——幫助當地發展社區集體經濟。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離不開工程項目。我們的做法就是調動會員企業的參與熱情。”陜西省勘察設計協會秘書長燕建龍說。

省勘察設計協會會員單位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西勘院)是一家國有企業,一經動員便參與到省級“略陽合力團”的行動中來。2019年,西勘院支持石壩社區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經營集體經濟。2020年,省級“略陽合力團”籌資100萬元,將崎嶇蜿蜒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疏通了制約當地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西勘院又通過系統規劃,推動建成了集烏雞養殖、大棚蔬菜、果園、中藥材等項目于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打造了生產、儲存、包裝、運輸、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在石壩社區創建了“農業公司+扶貧互助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讓石壩社區擁有了穩定的社區集體經濟。以石壩社區陽山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例,每年出欄5000只,帶動31戶入股分紅和勞動就業,兩年共發放8.28萬元分紅款、6.69萬元工資,戶均增收4800元。

省級“略陽合力團”不僅重視石壩社區的經濟發展,還注重組織、文化、教育、志愿服務等各方面同步發展。如陜西省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實施“安全農家”項目,幫助社區建立了6支志愿者救援隊伍;陜西省志愿服務聯合會開展“貝殼公益·鄉村振興手機課堂”項目,手把手教老年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增強反詐“免疫力”,等等。

省、市、縣三級“合力團”帶給略陽縣的發展變化,只是社會組織“合力團”在全省范圍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陜西省民政廳打造的社會組織“合力團”發揮了匯聚微光的作用,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

社會組織“合力團”——凝聚社會力量的好方法

記者了解到,目前,陜西共有“合力團”190個,其中省級12個、市縣兩級178個,累計帶動成員單位省級478家、市縣兩級1108家,與43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的130個重點幫扶鄉鎮村形成“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關系。

陜西社會組織“合力團”的創建時間可以追溯到2019年7月,當時省民政廳將143家自愿報名的省級社會組織組成12個“扶貧合力團”,以“多對一”方式集中幫扶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和省民政廳牽頭包聯的洛南縣。

陜西省民政廳成立“扶貧合力團”領導小組,下設“扶貧合力團”聯絡站,由陜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負責。每個“合力團”包括1家團長單位、1家副團長單位和不少于10家成員單位。團長單位由聯絡站推薦和自薦方式產生,副團長單位主要由確定的團長單位推薦產生。成員單位采取自愿報名方式,可自主選擇幫扶點、幫扶領域。

2021年7月,陜西省民政廳召開全省性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動員會,把“扶貧合力團”更名為“鄉村振興合力團”;2022年5月,出臺《陜西省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向全省發出建立三級“合力團”總動員。

據省民政廳副廳長陳軍介紹,“扶貧合力團”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累計實施幫扶項目247個,籌措資金1.74億元,惠及群眾7.74萬人,受到各方面充分認可。正因如此,民政廳決定沿用“合力團”工作機制,動員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再建新功。

三級“合力團”都在縣里實施項目,會不會出現項目交叉、重疊,甚至沖突?略陽縣民政局副局長封小玲告訴記者,縣民政局與鄉村振興局對村民需求做了詳細臺賬,會提供給各級“合力團”;各級“合力團”自己也開展需求調研,并與縣民政局溝通。所以,三級“合力團”在同一個縣實施項目也都井然有序。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陜西省“合力團”助力鄉村振興項目在2022年榮獲第五屆陜西青少年公益項目大賽金獎、第三屆“三秦慈善獎”,入圍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慈善項目獎。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徐家良對陜西社會組織鄉村振興“合力團”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合力團”補齊了單一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短板,把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社會組織匯聚在一起,將優勢資源集中調配,根據需求定制個性化方案,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